【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身边榜样】“我为祖国守边陲”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护边员魏德友

2019年06月25日 09:52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记者宋雅文报道6月22日,记者乘汽车来到萨尔布拉克草原深处。在小道的尽头出现了一间土坯房,这里就是“守边老人”魏德友的家。

  一台收音机、一个望远镜、一根羊鞭、一个水壶,这些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护边员魏德友每天放牧巡边的“装备”。55年来,魏德友始终保持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为国守边防”的诺言。

  一枚胸章见证对党的承诺

  79岁的魏德友老人,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但在迷彩服的衬托下,显得精神抖擞。胸前“护边员”的胸章,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我最欣慰的,就是我为祖国守边陲,这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出过事。”魏德友在说这些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1964年,魏德友放弃留北京工作的机会,响应党中央号召,和战友们一起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161团兵二连,驻守在萨尔布拉克草原。从那时起,魏德友一手镰刀、一手锄头,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再也没有离开过。

  每天清晨,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巡边。在萨尔布拉克草原的中哈边境,魏德友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流动岗哨”,他的家也被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哨所”。

  “这枚胸章就是我的责任,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把国门守好,是我对党组织的承诺。”魏德友对记者说。

  一台收音机聆听党的声音

  魏德友家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台黑色的收音机,表面的漆已经碰掉了不少,每次放羊巡边回来后,魏德友都会认真擦拭。

  他的二女儿魏萍笑着对记者说:“别看这个收音机破破烂烂的,那可是我爸的宝贝,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走哪儿就带到哪儿。”

  收音机是魏德友前几年买的,不管是放羊巡边,还是种菜浇水,都不会离身,对于这位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用收音机听新闻是他唯一的爱好。

  55年来,魏德友和妻子刘京好二人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很少进城,吃的是小女儿穿过几十公里牧道送来的米、面,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又咸又苦的盐碱水,冬天下雪时封路,六七个月都出不了门。实在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就算生病住院,魏德友心里也一直挂念着边境,病情稍有好转就坚决要求出院。“只有守在这里,我心里才踏实。”魏德友说。

  55年来,魏德友很少离开草原,但是这位有着35年党龄的老人没落下一分钱党费,经常步行几十公里到161团的组织科缴纳党费,与边防站官兵们一起学习,用收音机聆听党的声音。“国家大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身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党员该做的事情。”魏德友说。

  萨尔布拉克草原经常刮风,还夹带着沙土,再加上经常被雨水冲刷,收音机特别容易坏,屯垦守边以来,魏德友用坏了50多台收音机。

  这50多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5年守边的见证。

  一根羊鞭传承戍边的初心

  6月20日6时,魏德友整理好“装备”,甩起羊鞭,赶着200多只羊穿行在草原上,不时举起望远镜观察远方。“放牧就是巡逻”,这句话就是魏德友的生活写照。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的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草原上牧民也都渐渐搬到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了下来。

  在子女看来,魏德友就是个“犟”老头,只要是他认准的事,谁也拗不过他。

  从兵团退休的时候,魏德友和妻子每月能领到将近5000元的退休工资,足够老两口安享晚年,家里所有人都劝他们回山东养老,但是魏德友就是不同意,“既然当初我选择来屯垦戍边,就要坚持到底,不能走。”魏德友说。

  为了让两位老人安享晚年,子女在裕民县买了一套房子,装修好后让老人居住,再次遭到魏德友的拒绝,至今也没有在这新房住过一天。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一直守下去。”魏德友说。熟知魏德友性格的妻子只能点头同意。

  从年轻小伙到耄耋老人,魏德友仍手拿羊鞭吆喝着羊群坚守边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的毛病也越来越多,子女们很是担心。2017年,二女儿魏萍与丈夫商议后,决定辞去山东的工作回草原定居,在照顾父母的同时接过父亲的羊鞭,与父亲一起继续放牧巡边。

  “父亲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国戍边,我会带着父亲的初心继续走下去。”羊鞭的传递象征着精神的传承,两年多的护边生活中,魏萍虽然遇到了很多急难险情,但她从未想过退缩和放弃。

  如今,魏萍正跟随父亲的脚步前进,“接过父亲的羊鞭后,才能真正体会父亲的艰辛,体会到护边的重要性,能和父亲一起坚守在祖国的边境上,我感到非常自豪,父亲走过的每条路我都走过,而且我会一直走下去。”魏萍坚定地说。

  魏德友喜欢树。他说,树在这里就是希望,他要像大树一样扎根在萨尔布拉克草原。

[责任编辑: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