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30日 10:37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白之羽 张婷报道)库兰·阿新别克,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司法所所长,46岁的她,已经在可可托海工作了26年。在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1.5摄氏度,环境恶劣的偏远乡镇,她用自己的热忱和心血,捍卫着公正的天平、架起了服务群众的桥梁。
执著,追寻前辈的脚步
如果没有一次意外的交集,文科出身的库兰,或许会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1991年的一天,19岁的库兰遇到了可可托海法庭的一名基层法官。这位法官对库兰说,基层懂法的人太少。其实,库兰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那个时候,邻里间、家庭里时常会发生矛盾纠纷。
在自己感受与外界引导的影响下,高中毕业的库兰考上了新疆司法警官学校,攻读法律专业。毕业后,库兰选择了追随法官师兄的脚步,回到了家乡可可托海。
刚离开学校的库兰,脑子里只有法律法规,不了解基层工作。库兰说,全靠单位的老同志带。一个纠纷一个纠纷做记录、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做普法、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检查,慢慢地,懂的多了,会的多了。就这样,库兰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边学边干,逐渐在所里能够独当一面。
专业,捍卫公正的天平
没有在人民调解岗位工作过的人,很难想象基层矛盾纠纷的复杂。而剥开这些矛盾纠纷的外衣,直指问题的关键,进而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是库兰最重要的工作。
可可托海镇属于农牧混合发展区域。2017年6月,当地牧民夏季转场途中占用了农民的耕地,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库兰经过调查发现,农民手中拥有国土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但牧民手中也拥有草原站颁发的草原证。双方看似都合理合规的背后,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激化。
在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商议后,由司法所牵头,组织了一场包含上级主管部门、国土部门和草原站在内的多方联动调解。经过协商,最终农民同意在牧民转场期间留出转场所需土地,同时牧民压缩转场占用耕地的时间。考虑到这一问题在可可托海镇的普遍性,经过库兰多次建议,镇政府拿出了一揽子方案。此后,类似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库兰看来,司法所的工作就是基层的润滑剂,做得好,群众生活就更顺畅了。“公平公正公开地保障群众权益,合法合情合理地化解基层矛盾,所以这里的群众认识我、信任我、尊重我,我很知足。”
热心,情系每一位群众
就在一年半之前,初中毕业的哈那他别克·切格斯还只能靠打零工补贴家用,由于父母都是残疾人,也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哈那他别克的压力很大。
一次入户走访过程中,库兰了解到哈那他别克家的情况后,就鼓励哈那他别克参加保安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还帮助他顺利找到了工作。
就像这样,不管是工作范围内的纠纷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还是工作范围以外的大病救助、低保申请,甚至为没有技能的年轻人寻找培训、就业机会,为住房条件较差的家庭申请廉租房等,都成了库兰的“任务”。
喜欢倾听、性格开朗、法律专业底子好,这是库兰给自己总结的三个优势。在她看来,能够倾听群众的心声,可以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有能力为大家提供实打实的建议或法律援助,才让自己有扎根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坚持,不忘年轻时的初心
26年来,库兰没有休过一次假,每当困难群众需要救助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帮助化解困难和问题。村民哈代·乌格拜有个患精神疾病的孩子,但未能得到专业治疗。库兰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帮助联系医院治疗,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每次提起此事,哈代总是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库兰就是我们的女儿。”她在人民调解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多少次田间地头风里来雨里去,多少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她说:“如果组织上信任我,群众需要我,我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干一辈子。”
26年间,库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308人次,提供法律咨询640人次,指导人民调解586起,调解民间纠纷327起;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自治区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司法助理员”“自治区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称号……
近几年,库兰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年轻人身上。作为司法所司法协理员,不久前考上了社区公务员的沙力哈·也斯力汉说,从库兰身上学到很多,对观察基层、服务群众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替沙力哈成为协理员的阿尔达克·卡合班说,库兰手把手地传授工作经验和心得。库兰说:“任何人工作中都会留有遗憾,而我只是希望能让他们少一些遗憾。”
是有遗憾,但更多是骄傲;太多付出,但更多是收获;偶尔沮丧,但更多是希望。这株扎根寒极的玫瑰,正绽放出不竭的生命力,迎接每一天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