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 乌鲁木齐市民在行动

2019年07月11日 17:14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图为市民刘瑛正在扫码操作智能垃圾分类柜。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陈彦仿 刘薇 梁淑芳摄影报道)日前,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名单公布,乌鲁木齐名列其中。已经确定的垃圾分类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近期,乌鲁木齐市印发《乌鲁木齐市2019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2019年底,全市市属党政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学校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按照垃圾分类类别完善已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各区(县)稳步推进辖区内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新增居民垃圾分类小区不少于220个、至少4个街道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目前,首府已有垃圾分类小区34个。

  7月10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在乌鲁木齐的小区、学校、医院等地,均在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通过宣传教育、奖惩结合、全民参与,逐步扩大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

  居民尝试垃圾分类投放

  7月10日一早,家住华凌公馆3号楼的刘瑛,发现小区里多了一个新鲜物件——智能垃圾分类投放柜。

  只见,那组智能垃圾柜整齐地摆放在七号楼旁,分四个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柜和一个红色的有害垃圾收集箱,蓝色柜又分塑料、纸张、金属、玻璃四种垃圾投口,而有害垃圾收集箱则分电子垃圾、化妆品、过期药品、灯管灯泡等。

  这几天,远在上海的好友天天在朋友圈里发布上海人怎么扔垃圾的内容,刘瑛还在网上看到,乌鲁木齐位列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名单。

  以后垃圾该怎么扔啊?刘瑛不由地驻足仔细研究了一番。

  通过手机上对应的APP生成二维码,靠近智能垃圾柜扫码处扫描,选择投放的垃圾类型,对应的垃圾柜门便会开启。投放完毕后,自动计量称重获得相应的积分,可在一旁的售货机兑换饮料等礼品。

  在智能垃圾柜旁边,刘瑛遇到了邻居——72岁的冯剑英。两人谈起了垃圾分类。

  “上海人把垃圾分成干垃圾和湿垃圾,咱们这儿好像还没这么划分。你能分清楚干湿垃圾吗?”刘瑛掏出了手机给冯剑英看:“网上流传的垃圾分类图片我都收藏了,讲解得很详细,如没有喝完的饮料,就需要先把饮料倒到水槽里,之后压扁塑料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

  记者看到,八号楼门前的“四色”垃圾桶也已摆好,分别设置了可回收物(蓝色)、厨余垃圾(绿色)、有害垃圾(红色)、其他垃圾(灰色)四类标志。

  “纸盒属于可回收垃圾,是蓝色桶,电池就是红色有毒垃圾桶。”72岁的冯剑英正好拎着一袋垃圾,她尝试着开始进行分类投放。

  “原本混装在一个袋子里的垃圾,现在得分成几袋。”老人现在承担小家庭的垃圾分类工作。

  她每天都按照宣传单上的内容,在家将垃圾仔细分类。

  冯剑英说:“慢慢适应也就习惯了,垃圾分类是为了儿孙们的生存环境更好,我支持!”

图为市民刘瑛正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纳入暑期实践

  这个暑假,乌鲁木齐的部分学校已经将垃圾分类列入暑期作业,要求学生熟知相关内容。

  市80小德育主任任婷婷拿出了假期作业清单,关于垃圾分类的内容里写着:要求每个年级学生都要参加一次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在家给家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到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实践。

  市80小五年级学生木斯塔法·阿比提江已经在家准备了四种颜色垃圾桶,和妈妈学习了如何分类垃圾。阿比提江从假期第一天就开始详细记录垃圾分类情况,并且把分类错误的垃圾记录下来。

  他说:“第一周错误特别多,之后就越来越清晰,出错率降低。”

  在市79小西校区,垃圾分类已经被安排在了下学期的课程表。该校老师告诉记者:“我们的开学第一课、每周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校园广播等,都有垃圾分类的内容。”

  市79小西校区副校长苏惠说,学校已经定制了四色垃圾桶,替换了原来的垃圾桶,下学期开学第一天起,孩子们在校园中就将开始执行垃圾分类。并且要求将此行为习惯带回家,教会爸爸妈妈。

  高新区(新市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景明说,辖区内30所学校将让这种行为成为日常,通过孩子带动家庭,通过家庭辐射周边,也是形成共识的过程。

  垃圾分类宣传员医院上岗

  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保洁员成为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员。该院总务处主任温保辉介绍,医院已经对保洁员进行了培训,要求他们在打扫病房卫生时对垃圾进行分类。

  看着保洁员分类,患者们的态度也从好奇到了解,再到参与,有了很大变化。

  “这是易腐垃圾,这是可回收垃圾,得先分好再扔。”7月10日,在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李首莲刚吃完饭,按照护士宣教的垃圾分类知识,将剩余饭菜放进了易腐垃圾桶,将空纯净水瓶子放进了可回收垃圾桶。

  该院的病区内,垃圾桶上都贴着“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字样,方便患者区分。

  “玻璃金属饮料瓶,回收以后变宝贝。电池药品杀虫剂,都是有害的垃圾。”避免投放出错,护士将垃圾分类知识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患者记忆。

  患者崔霞很快就掌握了口诀,成了垃圾分类能手。

  “原来垃圾还分这么多种类,可回收的垃圾经过再加工变废为宝。”崔霞说,回家后她要再买两个垃圾桶,在家也分类投放垃圾。

  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护士长张敏说,让来到医院的患者及其家属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为他们植入垃圾分类的概念,加深认知。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代表不同的垃圾类别。黄色垃圾桶放置医疗垃圾、黑色垃圾桶放置可回收的生活垃圾,红色垃圾桶放置有害垃圾,比如摔坏的水银温度计、电池、灯管等物品,最后由专人回收后集中处理。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的花园中,摆放着“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在花园中休息的患者们边看边评论:“生活垃圾细化分类,这是进步啊。”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