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坚持农艺推广的“葡萄姑娘”

——海力其汗 · 玉素甫退而不休无偿传授葡萄种植技术

2019年07月28日 11:00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 1968年,海力其汗 · 玉素甫从新疆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吐鲁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现吐鲁番市高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海力其汗”在维吾尔语中是“葡萄姑娘”的意思,她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始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葡萄种植技术的研究推广奉献了50年。

  殚精竭虑培育葡萄新品种

  1988年,吐鲁番的一些农民因使用了未经实践检验的药品,使得种了三年的532亩葡萄面临绝收。海力其汗顾不上吃饭、睡觉,一头钻进葡萄园,仔细地分析研究,提出了四项挽救措施,并挨家挨户向农民讲授方法,最终,葡萄得救了。

  2003年,即将退休的海力其汗来到亚尔镇东门村,但她没有放下对葡萄种植技术的研究,向村里申请了50亩荒地搞葡萄试验田,给种植了1万亩葡萄的村子当义务农艺师。

  2011年,海力其汗的女儿胡西旦 · 买买提想买车,但差5万元。胡西旦向妈妈开口,可是海力其汗却特别为难。海力其汗的丈夫听到后,把女儿拉进屋,打开海力其汗的衣柜让女儿看,里面竟然没有一件新衣服。然后,爸爸带着女儿来到葡萄园,对女儿说:“家里的钱都在这里。妈妈搞葡萄新品种的种植要花很多钱,你要理解妈妈。”

  让农民尝到种葡萄的甜头

  1979年,吐鲁番县(现高昌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葡萄生产基地,海力其汗承担了去亚尔乡(现亚尔镇)推广葡萄种植技术的任务。当时,吐鲁番的葡萄种植面积只有4万多亩。政府虽然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葡萄,但好多农民不愿意种,因为葡萄要四五年才能挂果有收益。

  海力其汗没有气馁,在亚尔乡建了个小示范园,进行优化葡萄生产栽培技术试验,打算用“做给你看”的法子来推广新技术。

  前两三年,海力其汗的现场学习班举步维艰。农民不愿意参加,来了也不信任她。一次,她在亚尔乡开宣讲会,只来了50多个人。刚讲了一会儿,就有听众起哄:“我们就是种葡萄的,她的经验比我们还多吗?走了走了!”

  海力其汗坚持着讲完课,回到家中,她难过地哭了起来。但是她不服输,之后常常到村民家的葡萄地里面对面与农民交流。通过她的技术推广,一亩地可种植的葡萄株数从30株增加到90株,大大提高了葡萄的产量。

  1982年,海力其汗科学管理的示范园,取得了三年就结果丰产的成绩,比农民按老办法种了七八年的果园产量要高得多。当年,亚尔乡就在6000多亩地里推广了这项管理技术。

  1984年,海力其汗把葡农力提甫提供的葡萄园分成三个区域喷施不同浓度的农药“920”,收获时,葡萄产量比上年增加40%,一下子轰动了吐鲁番。力提甫感谢海力其汗:“按你的方法种,葡萄好得很!”

  在跟葡农打交道的过程中,海力其汗摸索出一套科普办法,“我跟他们说,要像养娃娃一样养葡萄,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他们就懂了。”有的葡农肥料上少了,不按时浇水,产量就会降低。她对农民说:“娃娃缺营养容易得病,葡萄也一样,所以要施肥浇水,让它吃好喝好。”

  培养更多“葡萄姑娘”

  为了推广葡萄种植技术,海力其汗不辞劳苦、退而不休、不计名利。现在,海力其汗虽然已退休,但还在坚持做农技推广工作。她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葡萄种植基地,将葡萄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他人。

  一年四季,到海力其汗的葡萄园里学技术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从葡萄开墩、浇水到抹芽、施肥、修剪等每一个步骤,海力其汗都会手把手地教来学习的农民。她还收了几个徒弟,夏天忙不过来的时候,徒弟们也会变成“师傅”。

  海力其汗在推广葡萄种植技术的同时,也在慢慢地改变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在海力其汗的带动下,吐鲁番市高昌区很多农村妇女都走出家门进了葡萄地,从事葡萄栽培工作,妇女的收入高了,地位也高了。海力其汗还带出了一支“红色娘子军”,致力于葡萄种植技术的推广。

  数十年的坚守,让海力其汗荣获了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标兵、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荣誉。在荣誉面前,海力其汗说:“种葡萄是我一辈子钟爱的事业,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会坚持。我要把技术无偿教给更多农民,让大家都能致富。”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