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满月”:避免浪费 奶茶里珍珠按颗要

2019年07月31日 15:36   来源:北京晚报

  今天,上海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满一个月。施行垃圾分类后,这座城市有哪些变化?大家适应了吗?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地,发现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因为垃圾分类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的浪费现象显著减少。

  小区

  垃圾分类志愿者多了

  这个7月,上海的小区多了很多志愿者。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里,垃圾分类工作依然井井有条,这与志愿者的付出分不开。在青浦区康浦景庭小区,原来这里的居民思想仍停留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态,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小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去年9月份,小区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组织了20多位志愿者组成“365环保卫士服务队”,帮助和劝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小区物业公司经理陈春华介绍,现在,小区居民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90%以上,垃圾减少了约四分之一。

  酒店

  “六小件”的用量少了

  这个7月,沪上酒店不再主动提供“六小件”,住店客人对这些一次性用品的需求量有明显下降。

  上海康铂酒店品牌总裁肖波告诉记者:“以上海康铂酒店静安店为例,该酒店地处黄金地段,全年满房率基本在99%以上,这一个月来对‘六小件’的需求整体上就下降了30%。其中梳子在‘六小件’需求中下降最为明显,达到60%。在旅客索要类别上,牙膏和牙刷比例靠前,分别是80%和60%。”

  地铁

  早餐浪费少了

  现在的上海地铁里,只有“可回收物”和“干垃圾”这两种垃圾桶,没有湿垃圾桶,早餐无处可扔,以致很多上班族都不浪费早餐了。

  比如,半杯还没喝完的豆浆,在被丢进干垃圾桶之前,小伙子又猛吸了几口试图“清盘”;本来还剩一口的面包,直接塞进嘴里,再把空袋子扔了;还有一名乘客因为找不到湿垃圾桶,直接把手里的红薯皮用纸巾包了包塞到双肩包里。

  街头

  垃圾箱减少了

  这个7月,上海市道路、地铁等公共场所设置的垃圾桶,都只有干垃圾和可回收两种了。26日,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出炉,明确公共场所废物箱一般仅设置可回收物、干垃圾两类收集容器,可回收物可细化并设置相应废物箱,分别收集传单、塑料瓶、易拉罐等。同时,上海街头的垃圾桶也变得越来越少。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垃圾箱少了83个,只剩下46个。7月,上海绝大多数公共场所的垃圾箱都设成了“两桶式”,仅一些餐饮业态较多的商业区会增设湿垃圾桶。

  外卖

  “无需餐具”备注多了

  这个7月,很多点外卖的用户为了避免浪费,写下了类似“奶茶只要十颗珍珠”“炸串不要扦子”的备注。

  依据饿了么大数据显示,上海区域的无需餐具订单增长迅猛,自7月1日至7月30日,上海“无需餐具”订单环比6月同期,提升了471%。炸鸡烤串商户收到的无需餐具订单,从6月的占比5.8%,上升到7月的7.7%。奶茶果汁类商户的无需餐具订单,直接从6月的5.2%上升到7月的7.0%。综合央广等

[责任编辑: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