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7日 10:55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盖有军 石鑫 甄世新 吕伊晗 昌吉记者站刘茜报道)昌吉回族自治州取“昌盛吉祥”之意,既是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更是今日昌吉大地上最真实的写照。
曾经,这里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自古为西域咽喉、北疆屏障,素有“门牌要冲、黄金通衢”之美誉。
而今,这里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和乌昌石城市群率先发展的核心区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昌吉州各族人民拼搏进取,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阔步迈上引领发展的新征途,成为新疆最具发展实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描绘出一幅发展腾飞的壮阔画卷。
行进在时光之中,创新发展一直都是昌吉州不变的基因。在70年的时间轴上,“巨变”是昌吉州此时的关键词。是的,创新发展让昌吉州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正为其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灿烂新篇章。
创新发展立潮头
8月6日,2019中国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疆农业博览园隆重开幕。在展厅里,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十分醒目。
“我们这次带来了6个自主培育的棉花、小麦和玉米优良品种,希望借助展会平台,把这些良种推广到全疆乃至全国。”该公司执行总裁孙铭说。
2003年成立于昌吉市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新疆玉米、小麦和棉花三大作物的种子研发、生产加工和营销的龙头企业之一,并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立足新疆、拓展全国、走向国际,这是九圣禾种业的企业发展战略。该公司通过搭建科研平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科技资源,有力提升了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形成了商业化、平台化、数字化、精准化的研发体系,科技创新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7月22日,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进行田间实收产量验收,由九圣禾种业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培育的冬小麦新品系“九圣禾D1508”,亩产达到806.77公斤,刷新了新疆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正是由类似九圣禾种业这样的一大批制种企业做支撑,每年昌吉州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各类种子40万吨,产值30亿元,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种子集散地。
2018年5月26日,世界首台±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在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成功下线,为世界首条±1100千伏特高压疆电外送重点工程提供输变电重大设备保障。
从1988年的一个街道小厂,到今天的世界行业领先者,特变电工打造了以能源为基础的输变电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一高两新”国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新跨越。
“唯有领先者才能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为此,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才能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说。现在,中国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已经被确定为国际标准,其中,特变电工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昌吉州经济走出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速度由慢到快、规模由小变大、质量由低向高。
全地区生产总值由1954年的4346万元到2012年的826.5亿元,增长532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67.3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1.1倍。
“三次产业占比由1978年的49.5∶27.1∶23.4,调整优化到2018年的16.5∶51.3∶32.2,经济结构由‘一二三’步入‘二三一’,经济运行质量逐步由低层次粗放式经营向高效益集约化发展转变。”昌吉州发改委党组书记付强说,步入新时代,昌吉州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工业转型发展、服务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进福祉惠民生
8月1日中午,奇台县半截沟镇江布拉克美食街上人来人往,不少游客在此品尝美食。在不远处的江布拉克草原上,星星点点分布的是漫山的野花和洁白的毡房。
奇台县江布拉克作为与周边乡村共融的开放式景区,让来往游客享受秀丽风光的同时,也让当地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2016年,在外务工的半截沟镇江布拉克村村民金刚回到家乡,利用自家的小院开起农家乐,几年下来生意一直很红火。如今,像金刚这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的村民,在景区旁的村落里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直接受益群众超过2.8万人。
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旁的广东地乡小海子村,黄艳梅夫妇经营的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这两年,小海子村通过退耕还湿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腰包鼓起来了。今年,村里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小广场和100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等,引导农民发展独具魅力的农家乐、渔家乐、民宿,打造升级版的美丽乡村。
昌吉州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让田园风光变成“摇钱树”。到2020年,全州计划打造10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使休闲农业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形成天山北坡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推动乡村振兴。
2016年底,经自治区脱贫攻坚核查验收和第三方评估,昌吉州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帽子虽已摘掉,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却是一项丝毫不能懈怠的工作。昌吉州按照选准特色产业、扶持新型主体、构建利益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的思路,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扶持一批经营主体,形成特色产业体系,带动低收入家庭稳步增收。
2018年,昌吉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617元,相比2012年增长8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06元,相比2012年增长62.9%。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2018年实现新增就业3.4万人,在岗职工人数由1978年的6.4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8.9万人,增长1.95倍。
……
谋民生之利,解百姓之忧。昌吉州对标民生热点重点难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让百姓更有获得感,更有幸福感。
从城市到农村,昌吉州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凝心聚力,向着更加幸福的生活奋力迈进。
和谐友爱促团结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民族团结歌儿唱,友谊花朵满园香;情深好比鱼和水,齐心协力奔小康。”8月2日上午,记者在阜康市水磨沟乡水磨新村循着歌声,推开该村文化带头人白生年家的院门,所见到的场景正如歌词。
早在2009年,白生年一家就和乡里的其他牧民从山上搬到了牧民新村定居,党的好政策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民族团结一家亲,有啥事儿相互帮,不分你来不分我,各族儿女情谊长……”当日,在这个被乡亲们称作“民族团结文化大院”的庭院里,白生年正和几位哈萨克族村民表演冬不拉弹唱,一些村民还伴随着音乐旋律跳起了欢快的黑走马,场面十分热闹。
白生年说,村上有很多像他一样懂多个民族的语言的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村民,这都是大家平时在一起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
“在我们这里,不管什么民族,谁家有了喜事大家一起分享,谁家有了困难大家都会来帮助。”白生年乐呵呵地说。
那我们就来说一说昌吉州的民族团结模范。
呼图壁县爱心老人王桂珍,数十年如一日倾力帮助各族困难群众;阜康市孝老爱亲模范沙尼汗·艾塔木,十多年照顾30多位各族空巢老人;玛纳斯县维吾尔族“爱心妈妈”再娜甫·玛木提多次发起爱心捐助,帮助各族失学少年儿童重新步入学堂;吉木萨尔县满城路社区塔塔尔族民政干事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先后照顾了11位生活困难的老人……
一个个模范,正是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的缩影。
2014年9月,昌吉州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殊荣。
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昌吉州组织近5万名干部职工与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各民族干部职工与亲戚的暖心故事一个接一个演绎着。
同心合力凝聚伟大的力量。借助这种力量,昌吉州正云帆高挂,向着新时代的伟大目标,奋力远航。
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