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线】激活旅游发展内生动力

2019年08月29日 10:44   来源:新疆日报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质已经超越量成为消费者更看重的内容。这个时候,就更需要调动从业者的热情,让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齐头并进,最终激活发展旅游的内生动力。我们期待在旅游业潜力无穷的新疆大地上,看到更多更热情的从业者,合奏出“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美好旋律。

  “这里蚊子多吗?”“蚊子10元钱一只,客人想要我去帮您找。”

  这段有趣的对话发生在不久前喀纳斯景区的一家民宿里,当时,笔者一行人前来咨询空房和价格情况,老板在给每个人倒上水后,风趣地回答。

  令人好奇又忍俊不禁的回应当然是调节气氛的好方法,能有这样幽默的表达,更体现出民宿老板对游客充满自信的热情。而这样发自内心的热情,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或是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可能都难以获得。这种让游客好感倍增的热情,反映出旅游从业人员发展旅游的内生动力,而这恰恰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这种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体现在从“得利其中”向“乐在其中”转变。

  近年来,由于兼具污染少、可持续性强、增收效果好等特点,全国的旅游业都在快速发展。不过,衡量发展水平的标准,在不少地方,似乎只有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两项。其实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只有让群众得利其中,才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投身其中。不过,是不是有利就做?赚不到更多钱的事就不认真做?在新疆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一段时间里,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正从“得利其中”向“乐在其中”“奉献其中”转变。

  在昭苏县城的一家民宿里,老板在招呼完客人后,一头扎在电脑前,认真思考游客的时间规划与线路安排。按理说,民宿只管食宿,为什么还会对食宿之外的事情这么上心?这位年龄不大的老板说:“让客人吃好住好只是民宿的本分,我多做一些,游客就能更开心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于是,尽管没有更多直接的回报,还是有人愿意通过额外的努力,让游客得到更好的体验。而从更朴素的角度出发,还有许多人正无偿地投入到旅游业的大发展中。

  这种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体现在从“小我”向“大家”的转变。

  在早上的禾木景区里,不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结伴同行,他们手里拿着垃圾袋和各种工具,捡拾沿途的垃圾。走近一问,原来是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虽然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但会在空闲时间来景区维护环境卫生。

  对于这些志愿者来说,景区的发展已不再是关乎个人“钱袋子”的事情,而是关乎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在这里,景区、游客和个人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你”“我”的概念开始淡化,“大家”的概念日益凸显。

  “重量不重质”是服务业长期以来的一大弊病,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收入的吸引力外,还由于相较于质而言,量的概念更容易衡量与统计。不过,随着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质已经超越量成为消费者更看重的内容。这个时候,就更需要调动从业者的热情,让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齐头并进,最终激活发展旅游的内生动力。

  我们期待在旅游业潜力无穷的新疆大地上,看到更多更热情的从业者,合奏出“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美好旋律。(白之羽)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