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31日 10:14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叶晓敏报道)8月29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扬子江路东社区居民何玉兰走进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拿起手机扫码注册,然后再扫码,保鲜柜的柜门就打开了。她拿了一个西红柿、两个辣椒和一颗花菜,柜门一关,系统就自动扣费了。
“家门口的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就像家里的冰箱一样,我想吃哪种菜、需要多少,随意选择,真方便。”何玉兰高兴地说。
自从8月8日这个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上岗”后,社区居民的买菜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和田生态果蔬与乌市消费者的对话
售卖亭,一头连着南疆菜地,一头连着乌市市民餐桌。
29日,当记者走入占地15平方米的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放有20余种蔬菜的保鲜柜进入视线,每种蔬菜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不同的抽屉格中。购菜时通过扫码,打开柜门,挑选蔬菜,关门的瞬间,系统自动结账。
“这得益于微计重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售卖蔬菜时,系统可自动称重。”新疆天天鲜商贸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陈临江说,在乌市,能实现精准计量称重的无人果蔬售卖亭目前仅此一家。
售卖亭的外部,标有“沙依巴克区对口于田蔬菜基地直销点”字样。乌市沙依巴克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茅元明介绍,为做好帮扶工作,解决于田县农副产品销售难,沙依巴克区建起于田农副产品直销网络。
陈临江介绍,公司在于田有3.1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年产各类蔬菜5至8万吨,每天有20吨蔬菜从于田通过专业运输车辆送入公司的分拣中心,经过挑拣、扎捆、分装入袋,部分蔬菜送入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
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的出现,有效减少了果蔬走向居民餐桌的中间环节,每种菜按照政府指导价售卖,成本及售价大大降低。
打通蔬菜销售“最后一公里”
8月28日,在于田县先拜巴扎镇,农户忙着将地里的洋葱打包,运送到地头的冷鲜车上。冷鲜车装满后,穿越沙漠公路,行驶1500公里后,8月29日5时到达乌鲁木齐的新疆天天鲜商贸有限公司分拣中心。6时许,配送员康宏安马不停蹄将部分蔬菜装入配送车辆,7时30分送进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
从基地到社区售卖亭全程冷链运输,保证了蔬菜新鲜度。
“我们根据系统监测的销售数据,分时段对蔬菜价格打折促销。”陈临江说,由于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蔬菜,会出现后来者挑选的蔬菜品质略有下降的现象,因此,通过降价方式来刺激消费,对降低蔬菜损耗非常有效。
售卖亭每天大约供应400公斤蔬菜和水果,销售额在1000余元左右。“通过20余天的运营,蔬菜最低折扣为5折,蔬菜日损耗量控制在2%至3%之间。”陈临江说。
果蔬智能自助售卖系统后台数据显示,扬子江路东社区住户约1500户,目前,通过二维码成功注册蔬菜智能自助售卖的用户达945户,每天消费用户200至300人,蔬菜消费人群年龄在30岁到70岁之间,水果消费人群年龄在20岁到50岁之间。
大数据让果蔬售卖精准到家
“我们发现有人一天最多购买了6次蔬菜,但量都很少。我们分析得出,这个用户吃什么买什么,吃多少买多少,真正吃出了新鲜感。”陈临江说。
居民曹宇飞说:“以前,每次到超市买菜,需要买一星期的量冷藏在冰箱里,常出现吃不完就坏了的现象。而现在每天下班回家路过售卖亭,买当天够吃的就可以了。”
在大数据支撑下,陈临江发现社区里70岁至90岁的老人没有使用智能手机,这部分人群想通过售卖亭买菜怎么解决?“刷卡。”陈临江说,为此蔬菜智能自助售卖亭后期将增加刷卡功能,让老人的子女通过智能手机为购菜卡充值,使购买人群实现全覆盖。
通过数据积累,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喜好后,果蔬智能自助售卖系统将为该小区进行更加精准的配送。
电子商务切入传统农贸的启示
茅元明表示,虽然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是为了帮扶于田才建立的,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实际上就是具备精准计量称重功能的自动售货机,这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又被称为24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
当前,自动售货机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不断加深,消费者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陈临江说,在经历了传统经济、联网经济、移动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之后,新零售利用互联网高新技术使人们步入智能时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让居民从体验中提高幸福指数。
“这是互联网+便民服务的一项创新应用,也是社会细化分工的创新之举。”茅元明说。目前,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让自动售货机转变为带有IP属性的社区生鲜无人售货店。预计未来两年内,沙依巴克区将在社区投放200个果蔬智能自助售卖亭,打造精品“无人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