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援疆情 · 浙江篇】浙江全力打造援疆标杆省份

2019年10月11日 12:52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力量。

  2010年6月,根据党中央关于新一轮援疆工作的部署,浙江省对口支援地从和田地区调整到阿克苏地区(8县1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16个团镇)。

  第九批浙江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共实施援疆项目734个,投入援疆资金51.32亿元,援疆工作全面展开,援疆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品牌逐步打响,得到了受援地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在疆浙江援疆干部人才数量达1140人,位居全国19个援疆省(市)前列。

  精准扶贫 产业援疆“三大工程”多点开花

  2017年11月8日,浙江省及各市援疆指挥部与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举行“十城百店”工程“疆果东送”发车仪式。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供图

  “管理一亩枣地一年2500元,我跟丈夫承包了22亩。枣子成熟以后,我们就到红枣加工厂来上班,一年下来收入可不少!”兵团第一师11团职工游翠珍嘴上说着,手里挑选鲜枣的速度依然不减。

  在阿拉尔市塔克拉玛果业有限公司的加工厂里,每年8月至10月中旬,每天近3000人在这里工作,游翠珍便是其中的一员。2017年,该公司在浙江省台州市援疆资金的支持下,新建冬枣冷棚2400亩及其配套设施,改良了3100亩冬枣品种,带动该公司转型发展,促进了当地各族群众就业,该基地也成为浙江产业援疆“万亩亿元”工程的代表之一。

  在援疆工作开展过程中,浙江援疆高度重视平台建设,通过搭建一系列平台和载体,紧密联系受援地实际,紧紧依靠浙江后方力量,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创造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援疆工作模式。

  ——创新实施“十城百店”工程,构建“疆果东送、浙产西进”的双向现代流通体系

  在浙江各地累计设立销售终端600个,全省县级城市覆盖率达80%,“十城百店”工程LOGO标识和“驿疆南”品牌形象在浙江市场不断提升。目前,“十城百店”工程累计销售阿克苏农产品近22万吨,销售额近27亿元,带动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30个,种植面积11.52万亩,推动设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0家,生产端基地覆盖农民11.4万多人,带动贫困户2.26万人实现脱贫增收。

  ——试点推进“万亩亿元”工程,力争农户“万亩以上生产,亿元以上增收”

  通过发展林下循环经济,利用修剪的果树枝条,制成菌棒生产黑木耳等食用菌,引进小龙虾、螃蟹养殖和茭白种植、改良冬枣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其中,试点果园套种黑木耳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在阿克苏地区30个贫困村500多个贫困家庭开展试点推广,人均增收1300多元,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扎实推进“百村千厂”工程,坚持“就业第一”,吸纳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浙江援疆助推引进就业容量大的服装、地毯和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引客商把厂房建在乡镇村,共在112个乡镇(村)建设“百村千厂”工程项目136个,总投资近13亿元,建设厂房(车间)538座,重点关注和支持“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解决就业岗位20948个,其中建档立卡户近4000人,形成了“小车间”推动“大扶贫”的格局。

  强化造血 “组团式”“全链式”援疆齐头并进

  2019年4月28日,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托喀依乡中心幼儿园国学馆一景,浙江省台州市援疆指挥部投资500万元开展“国学文化进校园”活动。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供图

  “崇善尚美,格物致知。”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将这句话“烙刻”在每一间教室的黑板上方,让学生铭记于心、学以致用。

  今年秋季开学季,该学校迎来首批学生,前来报名的家长络绎不绝。从一张白纸到学校交付使用,杭州援疆付诸了大量心血,开学季的异常“火爆”,是对杭州援疆工作的充分肯定。

  “我们建设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重要的是把杭州的教学理念带到这里,让边疆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杭州市援疆指挥部项目组组长庄伟庆说,数字化、信息化是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要让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走在新疆的前列。

  而这仅是浙江教育援疆的一个缩影。浙江第九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选派援疆支教教师两期753人,紧紧围绕助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覆盖和提高教育质量两个重点工作,结合受援地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大教育援疆投入,创新实施教育模式。

  浙江援疆实施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全链式”援疆,通过全链式推进、全学科覆盖、全员培育提高、名人引领、名师帮带、名校结盟、“互联网+教育”空中课堂教学等措施,探索并完善了“331”教育援疆新模式,进一步拓展了“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深度与广度,有力地助推了受援地教育又快又好发展和打造教育人才高地的建设。

  2018年10月12日,浙江省人民医院与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心胸外科“以院包科”协议,成立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阿克苏分中心。此外,浙江还有6家医院与该院签订了“以院包科”协议,集中优势资源,提升受援地医疗水平。

  医疗援疆中,浙江大力推进“组团式”援疆,创新实施“三大两远程”工程(大卫生、大组团、大帮带和远程医疗、远程培训),扎实推进跨省医联体建设,充分发挥“组团式”医疗援疆最大效益,开展的多项手术,填补了受援地甚至南疆地区的诊疗技术空白,受援医院技术实力和患者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援疆期间,浙江省援疆指挥部高度重视受援地人才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长短期培训有机结合的方式,共培训受援地党政干部人才523批9302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7815人次,确保“水流走了,石头还在”。

  文化润疆 书写交往交流交融新篇章

  2018年10月18日,《红船启航逐梦前行——中国共产党党史陈列展》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也是浙江“文化润疆”的重点项目。俞刘东摄

  通过文化援疆助力南疆党建工作是浙江援疆的新亮点。

  2018年10月18日,阿克苏地区博物馆从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引进的“红船启航 逐梦前行——中国共产党党史陈列展”正式开展,大量珍贵的图片、文献及实物,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

  受援地干部群众和浙江省援疆干部人才纷纷表示,参观完陈列展,既感到光荣神圣,又觉得亲切自豪,要不断从红船精神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三批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在援疆工作实践中,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始终自觉将文化援疆作为重点内容,在文化润疆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点、契合新疆需要、助力长治久安的做法。

  在疆期间,浙江援疆干部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交往交流交融。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与受援地群众结对认亲、定期帮扶、增进情谊,参与“三交”人数累计达到12万余人次;阿克苏地区各乡村大力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共建成270座农村文化礼堂(村民服务活动中心),协调引进500集浙产影视剧版权并资助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将品牌栏目《星空朗读》的首场演出放在阿克苏举办,组织援疆题材原创话剧《天山的灯》进疆巡演、中央歌剧院援疆慰问专场演出、“‘同心’邀明月 丝路浙疆情”中秋诗歌晚会、“携手奔小康 同心共追梦”浙江省对口地区民族文艺巡演、浙阿“同心杯”文化体育活动等系列活动40场,进一步增强了阿克苏地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连续举办“浙阿同心 牵手融情”青少年暑期夏令营,共组织受援地近千名青少年赴浙江开展活动,推动了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9月11日,浙江援疆干部代表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尤喀克巴里当村与杭州、西藏那曲、四川青川连线,四地干部群众共同举办了《“援”见初心》中秋主题晚会,畅叙民族情谊,欢度中秋佳节。

  “第九批援疆工作即将结束,我们将始终不忘‘舍家报国’初心,牢记‘倾情援疆’使命,站好最后一班岗,顺利完成与第十批援疆工作的压茬交接,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继续贡献浙江力量。”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王通林在阿克苏会场与杭州视频连线时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