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援疆:为军垦文化抹上滨海亮色

——“大连援疆进行时”系列报道

2019年10月14日 11:54   来源:大连日报

  石河子是一座具有军垦特色的城市,在戈壁滩上,创造了凝聚着红色基因的军垦文化。辽宁援疆特别是大连文化援疆工作,近年来为石河子市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增添了一抹滨海亮色。

  2018年10月21日晚,大连京剧院在石河子明珠剧院上演传统京剧《秦香莲》,该剧是“中国梦辽疆情”2018年辽宁文化艺术周的四场经典折子戏之一。大连京剧院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精湛的演出,从服装造型到一颦一笑,都颇见专业功底,石河子观众都被这美轮美奂、韵味独具的东方艺术精粹深深吸引。

  对于石河子第二中学学生马美怡来说,《秦香莲》的故事还停留在书本上,这是第一次到现场观看京剧。她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这些经典剧目,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下去。”石河子大学戏迷票友协会是疆内首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戏曲类学生社团,该协会负责人说,大连京剧艺术家的演出,让大学生们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紧接着,“中国梦·辽疆情”——大连、阜新、铁岭、石河子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石河子市精彩上演。来自大连的《吹咔乐》、复州皮影戏《梁祝》及《金州龙舞》等节目同样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如果说,像这样的文化活动给石河子市观众带来了难得的艺术享受,那么,大连援疆干部为少数民族学生带来的夏令营活动,同样体现了一种文化的融合与滋养。

  辽宁援疆八师入疆不到3个月,35名援疆干部人才与石河子第九中学的35名少数民族学生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援疆干部人才满怀真情,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从学习上帮助、从思想上引导这些学生。

  2017年6月24日,由援疆干部人才结对认亲的35名学生组成的夏令营正式开营,这些来自边疆的少数民族孩子第一次乘飞机、坐高铁,在北京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登长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来大连看大海,结识同龄伙伴……35名孩子不约而同齐声高喊:“祖国,我爱你!”在长城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引来周围游客纷纷与他们合影。

  这次夏令营活动,不仅给参加活动的35名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而且在石河子第九中学和其他学校也产生了强烈反响。辽宁援疆八师分指挥部对夏令营活动进行认真总结,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又很见实效的活动形式,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而且让祖国这个概念具象化,让民族团结的理念情感化,并深深刻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正如人们期待的那样,2018年暑期,一个更大规模的夏令营活动在石河子、辽宁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由来自八师14个农牧团场,共计168名青少年组成的辽疆夏令营,在辽宁援疆八师分指挥部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分批前往所在团场辽宁援疆挂职干部家乡,开展为期一周的参观交流联谊活动。在大连,孩子们走进了大连的东港商务区,走进了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还参观旅顺日俄监狱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开阔了视野,也明确了自己肩上担有国家和民族的使命。

  哈萨克族学生江沙娅在作文中写道:“感谢辽宁对口援疆,让我第一次走出新疆,在祖国博大温暖的怀抱,感受到祖国母亲的伟大富饶,也让我找到努力学习的方向。”夏令营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把新疆、辽宁两地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满族和蒙古族等多民族青少年融合在一起。他们一起尽情歌舞,一起完成拓展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互赠亲手制作的礼物,互加微信,留存电话。留存在孩子内心深处的记忆,厚植了深度交往的感情基础,辽疆两地相隔万里的青少年也从刚开始的“手拉手”,实现了向“心连心”的飞越。

  文化是相容互通的,只有交流才能融合发展。文化援疆,增进石河子人民对于辽宁特别是大连的认同,不但增进了情谊,更促进了文化的共融。大连援疆工作队领队、八师副师长刘新铭曾分管旅游,他注重挖掘石河子军垦文化的厚重底蕴和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石河子市成功入选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城市,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石河子市的发展成果及城市形象。(记者邵海峰 韩晓菲 孙霞)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