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人生七十亦美好

2019年11月01日 10:09   来源:新疆日报

  父母生日前后相近,往年庆生父亲都是主角。今年是母亲七十寿辰,她当仁不让成为主角。“十一”假期近尾声之时,在库尔勒的父母家中,全家围坐一桌,点亮生日蜡烛,唱起《生日快乐》歌,烛光中母亲露出甜美笑容。此刻,是国庆也是家庆,国之七十正少年,人生七十亦美好。

  翻看几本厚厚的相册,听父母讲照片背后的故事,是每次家宴后的例行活动。

  一张老照片里,豆蔻年华的母亲梳着两条大辫子,身形瘦弱,衣褂简朴,但难掩面容的秀气。她站在表情严肃的姥姥身边,显得有些拘谨。姥姥是解放前入党的老党员,虽处农村,但对子女管教极严。“村里人都知道她眼里容不得沙子,在生产队,她风风火火干在前,就没人敢偷懒。”母亲踏实隐忍、吃苦耐劳的性格形成,多受姥姥的影响。

  另一张老照片,20岁的父亲身着军装,英气十足。上世纪60年代,父亲入伍从河南来到新疆。当汽车兵时,开着卡车翻昆仑、过大坂、穿雪山,是标兵模范,党龄比我年龄还长。转业开大客车,他几十年没出一点偏差。

  “那十来年,拍张照片都太奢侈,唉,竟没拍一张留个纪念。”母亲说的是上世纪70年代。随父亲到新疆后,上养老,下养小,他们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最艰难的时期。父亲常出车在外,母亲要一人担起养儿育女的责任。尽管家务繁重,但3个孩子的衣食和每月给老家寄10多元钱的压力,让她下定决心走出家门工作。开始学习汽修时,母亲一不认得多少字,二不懂任何技术,硬是靠天天仔细观察老师傅的动作,学会了车床操作,制作出精密到“丝”的汽配零件。在五七连汽修厂,她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印象中,除了过年,母亲从无休息的日子。

  翻开一页页相册,好似翻过一年年时光。最新一本相册里,第一页摆放着今年春天父母在天安门前的合照,这是他们第一次旅游。

  年轻时在外奔波,年老时反而宅了。父亲退休后,再不摸车,也再不愿出远门,“我啥没见过,哪儿都没家好。”母亲想看看外面世界,但不放心父亲一人在家,也总难成行。今年,我恰好有时间带他们出去走走,就没打招呼,提前计划好行程,“将”他一军:票订好、房订好,你看着办!母亲帮做工作,没想到父亲很爽快:去,这辈子总得去趟天安门。

  其实,父亲所谓的“见多识广”,都是奔波劳碌,手中的方向盘或关乎战略物资,或关乎一车人性命,哪有心境休闲赏景。不愿出远门,除了潜意识中长途行程的压力,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给孩子添负担,并非真的不想。

  而今,对父母而言,又有什么承受不了的负担呢?青壮年时行车艰险的心理压力渐渐放下,交通越来越安全、便利;70平方米的筒子楼原址拆迁,搬进120多平方米的高层住宅,不再为来人没地住忧心;企业退休金连年上涨,五七工有了养老金,加上儿女的心意,手头“阔绰”了许多……远游,只缺一个“台阶”。为人子却愚笨,这么久,才找到这个“台阶”。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故宫、长城,还有碧海青山……几十年来的向往之地,从电视机里搬到了眼前脚下,父母仿佛年轻了许多,脚步轻健了许多。

  合上相册,有种穿梭时空之感。70年来,父母的每一个脚印都与时代的步伐紧密相扣。他们大半辈子辛劳,经历多有坎坷,晚年方迎来人生又一个黄金时期。祖国越来越强盛,他们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好!(赵卫斌)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