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特色林果,当做好“特”字文章

2019年11月17日 11:19   来源:新疆日报

  相较传统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特色林果业的土地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明显优势,所以被不少人看好,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前景看好并不意味着效益一定就会好。眼下又到了特色林果产品集中收获上市的时间,但在一些地方,丰收的农产品并没有转化成相应的财富,而是被商贩在地头挑挑拣拣,甚至砸在了农户手中。

  应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特色林果产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而产品供给也并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不过,如果将目光聚焦在特定品种、特定时间与特定产品上,则局部的饱和局面已然出现。这种整体的不饱和与局部的饱和,导致了特色林果产品的难销甚至滞销,伤害了农民的实际利益与生产积极性。

  那么,该如何破解丰产不丰收的难题?在笔者看来,还是需要将目光聚焦到缓解特色林果产品局部饱和的现状上来,进一步做好“特”字文章。

  品种饱和,要在种植环节未雨绸缪。

  前些年,诸如红枣、核桃、葡萄等新疆特色林果业的代表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种植户也迎来了一波增收高潮。不过,仅仅是因为某种农产品某个阶段的丰产丰收,不做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品种挑选,就迅速扩大种植规模,很容易在短期内造成过剩的局面。特别是一些成长到盛果期耗时较长的林果品种,一旦判断失误、大干快上,损失掉的不仅是眼下的经济利益,更有此前稳定生产的机会成本。

  阶段饱和,要善于利用仓储物流。

  尽管随着品种改良和环境改造能力逐渐加强,早晚熟或反季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但对于大多数林果农产品特别是鲜食类农产品,集中上市导致的价格骤降情况非常普遍。在供大于求状况无法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错峰销售或异地销售,则给农产品留下了足够的利润空间。在南疆一些地方,笔者看到越来越多的冷库与冷链物流车,通过技术手段拉长销售时间、增加销售半径,这无疑是减少局部饱和的重要手段。

  产品饱和,要做好加工、打响品牌。

  新疆瓜果享誉全国,但大部分优质农产品却在地头以大路货的形式被商贩收购,农户没得到应有的价值。这里面,既有“图省事”的心理,也有不懂区分“产品”和“商品”的因素。如果想实现优质优价的商品交易,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基础,还需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等一系列工作。可以说,在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经营环节的价值提升效用往往高过生产环节,而这也恰恰是广大农民所欠缺的。

  与国内很多地方相比,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可谓占尽先天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要体现在产品上,同样也应该体现在增收上。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思路和方法,让特色林果业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阶梯。(白之羽)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