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勒克县农牧民脱贫致富有依托

2019年12月02日 12:15   来源:伊犁日报

  天山网讯(记者韩新勇报道)一个星期前,贾友才从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回到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库热村的家中。他从5月中旬外出开展南北疆农机跨区作业,半年时间挣了9万多元。

  “由于政策支持,我这样一个没有资金的贫困户过上了好日子。”贾友才说,6年前,他享受农机补贴和贴息贷款政策,购买了捆草机。

  据了解,像贾友才这样的农机户,库热村有65户,预计明年达100户。村里的农机合作社带动260多名村民就业,其中一半以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摘掉贫困“帽子”后,贫困群众怎样不返贫?

  2018年摘“帽”的尼勒克县给出了答案:通过政策落实,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每一名贫困群众有事干、有钱挣。一方面通过改变生产方式,不断扩大农牧民增收空间;另一方面,加强技能培训,让一部分农牧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劳动力转移。

  “我每月有3000元收入,大女儿也在县城找到了工作,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尼勒克镇萨热买里村村民吐尔干·塔加买提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参加镇、村举办的餐饮技能培训后,村干部在县城的一家餐厅为他找到了一份面点师的工作。

  今年49岁的胡吉尔台乡阿克塔斯村村民帕尔哈提·斯拉木在1998年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右腿。他凭借从父辈那儿学到的制作马鞍、马镫、马笼头等的技术开起了马具产品作坊。由于制作的马具品质优良、样式新颖别致,很受牧民欢迎。

  在驻阿克塔斯村“访惠聚”工作队和县、乡政府的帮助下,先后有上百万元的政策帮扶资金注入马具产品作坊。2017年,帕尔哈提·斯拉木建起了马具工厂。

  马具产品不仅在伊犁河谷畅销,还远销全疆各地和哈萨克斯坦。3名贫困村民、7名残疾村民在这里就业,实现了脱贫梦。

  11月25日,记者来到苏布台乡扶贫就业创业孵化园食品加工区的贝纳木馕加工专业合作社。在一楼加工车间,记者看到10个大馕坑一字排开,10名村民正在烤馕,场面十分壮观。

  “目前,贝纳木馕加工专业合作社有26名员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人。每人每月工资3000—5000元。”合作社领头人哈力买买提·努尔江介绍。

  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哈力买买提·努尔江还带动周边村民在乡主要街道旁建起了旱田小麦馕一条街,让更多的贫困群众通过馕产业走上致富路。

  尼勒克县通过产业引领转移就业一批、政策扶持自主创业一批,逐步形成了村村有致富产业项目、户户有增收渠道的格局。2014—2018年,不仅实现7000余户20000多人如期脱贫,还使脱贫成果不断得到巩固。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