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技术】冬季大棚增温18招

2019年12月30日 10:42   来源:新疆日报

  近期,由于温度下降,如何有效提升温室温度,去除低温障碍成为温室种植的重要任务,那么,冬季大棚如何增温?大棚冬季增温的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加厚温室墙体

  温室大棚后墙厚度由普通日光温室底宽2.2米、顶宽1.3米,增加到底宽3.2米、顶宽2.2米,侧墙厚度由底宽2.5米、顶宽1.1米,增加到底宽3.5米、顶宽2.0米,采用该项技术后可提高温室大棚温度2℃—3℃。

  2.后屋面采用先进保温材料聚苯板覆盖

  普通温室大棚后屋面多采用麦草保温,麦草保温效果虽好,但容易腐朽,使用年限短。若温室后屋面采用新型保温材料聚苯板两层交错铺设保温层,可有效提高保温效果。

  3.采用半地下式建设

  温室大棚采用地下0.5米和地下1.0米两种形式,经观测地下0.5米可提高温度l℃,地下1米可提高温度2℃。

  4.增设防寒沟

  温室大棚在前屋面前脚增设防寒沟,防寒沟深0.8米,宽0.4米,长度与棚长相同,沟内填充8厘米厚的新型保温材料聚苯板,可有效提高温室前沿温度3℃—5℃。

  5.增加覆盖棉帘厚度

  普通温室大棚覆盖棉帘厚度一般在2—3厘米,若将覆盖棉帘厚度增加到5厘米,可有效提高温度3℃—5℃。

  6.“两垄三膜”全膜覆盖

  其核心技术是改普通单垄双行栽培为双垄单行栽培,行距随不同栽培作物调整,起宽窄行,在窄行之间做成浅沟,沟上用一幅膜架设地膜小拱棚,地膜边缘门压在两行苗的一侧,在两行苗的另一侧分别覆两幅地膜,形成“两垄三膜”全膜覆盖。该方法提高地温效果明显。

  7.更换架膜材料

  用铁丝代替竹竿、竹片架撑农膜,用塑料绳代替竹竿作为攀缘物,能有效减轻遮光度,可使棚室的光照强度增加10%以上,棚室温度提高1℃—2℃,作物的光合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8.大棚作物全都起垄栽培

  高垄表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但垄不宜过高、过宽,一般以高15—20厘米、宽30厘米左右为宜。

  9.覆盖地膜

  可使10厘米处地温平均提高2℃—3℃,地温提高1℃左右。同时,由于地膜不透气,可抑制水分蒸发,减少浇水次数,间接提高地温。

  10.行间覆盖酿热物

  温室大棚采用作物行间覆盖5—8厘米厚作物秸秆、麦糠、树叶、锯末、碎柴草等,不但可以白天蓄热,夜晚放热,有效提高棚温,而且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能使地温升高2℃—3℃,可减少浇水1—2次,减少温室作物病害发生。

  11.后墙和侧墙涂黑或挂反光膜

  可增强墙体吸热能力,用来提高栽培床光照强度,晚上使墙体所贮热能缓慢释放于室内,保持后半夜较高温度,防止株苗冻害。

  12.保持棚膜清洁

  增加进光量,提高棚内温度。棚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当阳光透过棚膜进入棚内时,由于“温室效应”,使一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而棚膜上的水滴、尘物等对棚内光照条件影响很大。

  13.破除地面裂缝

  冬季蔬菜大棚地面容易板结,白天热气进入耕作层受到限制,土壤贮热能少,加之板结土壤裂缝大而深,团粒结构差,前半夜易失热,后半夜气温低,易造成冻害。趁通风时进行浅中耕可破除地面裂缝,这样,既可控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能,又可保温防寒保苗。

  14.棚中利用“三沼”

  温室大棚一侧增设地下沼气池,在棚内架设沼气灯20盏(一般是每3米架1盏)。当外界最低气温在零下20℃以下时,夜间点燃沼气灯,棚内最低温度可增加l℃—2℃。另外沼渣、沼液还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15.撒施草木灰

  在棚室地面上定期撒施干草木灰,既可有效抑制蔬菜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又起到了施肥、控湿和增温保墒的作用。据试验:冬季在棚内撒施草木灰3次,每次间隔10—15天,撒施厚度2—3厘米,可使地表温度提高2℃—3℃,作物增产8%左右。

  16.巧施土壤调理剂

  提高地温3℃—5℃,疏松土壤,活化养分,养根壮根,增产30%以上。

  17.巧施农药

  防治病虫害,要选用粉剂、烟熏剂农药。这类农药既能有效避免因喷施水剂农药增加棚内湿度和引起降温的缺陷,又简便易行、药效持久,而且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良好。

  18.喷洒温水技术

  在上述做法都不能使棚室内的温度保持在3℃—5℃以上时,可采用喷洒温水(温水的温度在25℃—28℃较为适宜)的方法,以解决应急之需。但是这样增加了空气的湿度,所以,第二天如果室外温度在8℃以上时要进行及时通风,把湿气及早排走。(郭胜军)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