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农民不“猫冬”在家学技能

2020年01月14日 11:38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1月12日,在羊毛工镇留子庙村,米东区建设局驻村工作队邀请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教师,正在给大家进行育婴师培训。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宋建华摄影报道)“猫冬”是北方农村方言,指冬天农民闲着不出门。这两年,米东区农民冬天可不闲着,都忙着“充电”学技能。

  这不,三天前,三道坝镇十二户西村农民董立君和17个村的46名农民,一起在镇政府上起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市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让不少农民的思想活泛了。

  培训课邀请了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供销学校等学校和单位的专家,在10天内带来农业惠民政策解读、无公害蔬菜栽培、畜禽养殖、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等课程。

  48岁的董立君第一个报名。他说,种了二十多年地,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早先种地靠天收,如今种地靠政策、靠思路。

  2018年,在米东区中医医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董立君养起了骆驼。去年,骆驼养到了53峰,一年纯收入六七万元。

  “以往,咋会想到沙漠里跑的骆驼能在家里养,咋会想到骆驼奶这么值钱。”董立君说,“说白了,就是之前脑子跟不上。”

  上了3天课,董立君了解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知道了惠农新政策。他打算成立养骆驼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个新型职业农民。

  在羊毛工镇留子庙村,村民腊小红和40多个姐妹享受的是“私人定制”课程。

  一周前,米东区建设局驻村工作队邀请了专业技能培训学校教师,为大家进行为期15天的育婴师培训。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农村产业、解放劳动力,再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及引导,让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引导城镇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乡村。

  留子庙村有女性800多人。2018年,工作队和村两委利用该村靠近兵团团场的优势,成立了女子打工队。

  工作队一方面在五家渠市和米东工业园找订单,一方面成立了月嫂、餐饮、保洁等打工小组。

  50岁的腊小红是月嫂打工小组组长。她说,走出去才发现挣钱机会多,但技能跟不上。大伙儿跟工作队商量,主动利用冬闲学育婴技能。

  培训结束后,腊小红将和大家一起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初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由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培训学校联系就业岗位。

  腊小红打算拿上证书后,明年通过打工给家里添一辆小轿车。她说,只要脑子活,农民腰包就能鼓起来。

  【记者手记】思路一变天地宽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民的“老皇历”变成如今的新思路,成了首府农村的新气象。

  近年来,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也让农民的思路发生转变。两位与土地打交道二三十年的农民,一个开起了家庭农场,一个学起了“育婴师”,这是首府农民思路转变的最好例证。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指出,调整农业结构,围绕首府市场需求,抓好蔬菜、奶产品、牛羊肉生产。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继续加强引导,通过培训、帮扶和指导,带动更多农民转变思路,促进乡村振兴。(宋建华)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