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5日 15:38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1月13日下午,在纳意画廊,装裱师陈飞超正在为客户装裱春联作品。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江斌伟报道)长长的案几上,摆着装裱好的“福”字相框;几面墙上,挂着装裱好的对联作品;墙角的箱子里,装着时新的空白挂历卷轴……
1月13日17时许,记者来到纳意画廊,这家位于乌鲁木齐市南湖南路附近的装裱店,处处透着喜庆。
陈飞超和爱人付新菊正忙着和工人一起装订着几十本桑皮纸挂历。
陈飞超今年40岁,西安人,自小喜书擅画,在河南书画装裱研究所学习装裱工艺,之后辗转全国各地学艺。2000年,陈飞超来到乌鲁木齐,而后开了画廊,以装裱书画为生。
陈飞超从业近20年,手艺精湛。市民王卫军带着几副儿子书写的春联来装裱,准备年前赠送亲友。陈飞超把作品一幅幅折叠起来,“装裱前要先蒸画”。
装裱,是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的美化或保护修复。
只见他把作品放进一口直径50厘米左右的大锅,经过40分钟左右的蒸腾,作品不易掉色变色。接下来是托芯,也就是把这些作品用浆糊贴在另一张纸上处理。
刷浆糊时,陈飞超用一把大刷子一遍遍小心刷着,直到没有一个气泡、褶皱,画作看起来平整、结实,墨色更鲜明。
新疆气候干燥,他喜欢自己调制浆糊,在调制时加一点甘油,起到软化作用,让画作柔软。对于防虫,他会加入花椒水。
经过蒸画、托芯等多道工序,一个多小时后,这几副春联贴在白色绢纸上,春联色彩鲜亮,客户满意而去。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钟意手写春联,并视其为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承。
在陈飞超看来,一笔一划书写的春联,与批量印制春联的最大不同,或在于融入了书写者的智慧、愿望及劳动,也更具有个人情感的温度。
“现在有人来裱对联,有人裱福字,还有人订制个性挂历卷轴馈赠亲友,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我都想变成超人干活。”陈飞超说,以前过年前客户来装裱“福”字等作品较少,近几年,元旦前后就会陆续收到客户送来的春联等作品,传统年味日渐浓厚。
这些变化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举例说,最近第二届新疆春联展举办,店里一共装裱了80多套作品。
这些春联寄托着个人美好期待、汇聚着家庭良好祝愿、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小康”“一带一路”“中国梦”都被写进春联。
“爸爸妈妈,给我的‘福’也放个画框,我也要过年啦。”陈飞超9岁的女儿陈婧娴跑过来,她手里拿着姐姐陈婧妍书写的一个“福”字。
“好,咱也过年!”父女间的对话,让付新菊暂时停下手中的活儿,眉梢喜色难掩,对这个春节,也更为期待。
【记者手记】书写传统春联 点赞火热时代
写春联、贴春联、备年货,欢欢喜喜迎春节,这是一幅动人的迎春画卷,更是国富民强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国家日益强大、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才有了家家户户的安居乐业和个人的进步成长。
变化的春联里藏着时代“密码”。新春佳节,当千家万户张贴上红火春联,其实也是在用朴素而真诚的方式,给奋斗的自己、奋进的祖国和我们身处的火热时代,手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