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短期内对外商投资产生一定冲击 如何扩开放优服务稳外资?

2020年03月05日 10:46   来源:经济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在短期内对外商投资产生一定冲击。吸收外资受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和范围,同时也使投资者观望心理加重。尽管目前稳外资面临诸多难点,但只要全国各地在抓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千方百计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克服。

  从最新数据来看,疫情防控期间,浙江杭州吸收外资取得了不错进展,不仅2019年引进的恒隆、嘉里、新鸿基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2020年初更是传来百事公司将以7.05亿美元收购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的好消息。

  “从长远看,中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大多数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信心和战略没有改变,中国仍将是全球企业投资的热土。”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多位专家也指出,尽管目前稳外资面临诸多难点,但只要全国各地在抓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千方百计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克服。

  对吸收外资影响有限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在短期内对外商投资企业产生一定冲击。

  “为了安全,一些外资企业可能会选择暂缓投资。另外,人员流动等都受到严格限制,这对投资活动也会带来一些不便,因而一定会影响到外商投资扩张。”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吸收外资受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和范围,同时也使投资者观望心理加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疫情之中,供应链条出现临时断裂的状况,使得外资收益率受到影响,在华外资企业的增量投资也会放缓。”

  不过从长期来看,专家们普遍认为疫情对吸收外资的影响不大。“从防控疫情情况看,中国在应对突发疫情中采取了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效果非常明显。”桑百川表示。

  “疫情对于中国的资本和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存量以及生产效率不会有实质影响,唯一可能在疫情发生期间受到影响的劳动小时数也可以在疫情结束之后弥补回来。”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罗立彬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表示:“对外资的吸引力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营商环境。尽管疫情会对上半年经济运行带来一定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全球价值链冲击可控

  短期来看,一些企业停工、劳动力流动受限、物流受阻、投资活动低迷,导致很多供应链会受到冲击,价值链体系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率提高,经济快速恢复,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桑百川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经济体量以及在全球经济中形成的密切价值链、供应链和生产网络体系,都决定了疫情不可能阻断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作用。

  “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是长期形成的。与产业链地位直接相关的技术、人力资本、产业配套体系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是我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逐步积累锻造的,非一时之功,而疫情对我国进出口、技术合作等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难以改变我国长期形成的能力。”赵福军分析。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微观经济主体衡量成本收益之后的理性选择。中国国内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完备的配套能力,这种集聚经济效应所带来的优势,使得中国很难在短期内被任何其他经济体所替代,也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太大变化。全球价值链的调整需要时间,也需要成本,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罗立彬表示。

  此外,目前疫情在全球有蔓延趋势,一些国家也相继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之下,对于全球价值链而言,世界各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曲建表示。

  “疫情对各国经济发展影响大小,取决于其应对疫情的能力。”赵福军表示。

  疫情过后投资机会不少

  目前我国抗击疫情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各地复工复产有序进行。同时,我国相继出台了金融、财税、保险、社保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于稳定经济、稳定外商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专家建议,从长期来看,在抗“疫”中实现经济恢复,稳定外商投资,还可以出台更多支持举措。

  桑百川认为,一方面,是否可以考虑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企业扶持基金,精准帮助那些因为疫情冲击受到严重影响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升级,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更需要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应该积极推动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完善外商投资的营商环境。

  “要充分发挥好驻外经商机构在招商引资方中的作用,就外资项目开展前期对接、沟通等相关工作。”赵福军建议。

  此外,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服务业面临着大发展的机会,为了提升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促进快速发展,中国还应该在电力、民航、铁路、邮政以及市政公共行业等基础设施领域扩大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金融、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也要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通过努力营造外商投资的优良环境,推动制度性开放,来稳定外商投资的预期。”桑百川表示。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