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2日 09:49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 (记者拍热扎提 · 阿不都 张治立 通讯员阿依祖丽帕尔 · 买买提明 陈宇锋 王学彬报道)温馨家园小区、永安新村、红山新村……南疆大地的一个个移民新村,道路宽敞、房屋崭新,一片祥和安乐。
2019年,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成,40146户16.94万人喜迁新居。如今,喜迁新居的居民有的从事公益性岗位,有的经营小商店,有的在村扶贫车间就业,新生活越来越幸福。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3月10日,夕阳洒在麦尼姆罕 · 麦提图尔荪家的餐桌上。麦尼姆罕炒好菜、煮好茶,等大女儿下班回家。
麦尼姆罕曾是于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底,他们一家从喀尔克乡央塔克喀什村搬迁到扶贫安置小区——温馨家园小区,开始了新的生活。
“搬来之前,我们住的房子很小,家里地也少,家里的收入主要靠我和女儿打零工,日子苦了些。”麦尼姆罕笑着说,“现在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我和女儿也有工作了,日子越过越好。”
2016年至2019年,于田县共有1891户8151人符合并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并已全部搬迁入住完毕。为做好后续帮扶工作,助搬迁户增收脱贫,于田县实施了一户一经济、一户一产业、一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一户一兜底等措施,为搬迁户顺利脱贫奠定了基础,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2018年底,来自皮山县边远山区的172户600多人搬到了永安新村,这里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搬迁户中有的通过自主经营商店、餐馆等实现增收,有的通过以驴、鹅为主的养殖产业和以杏、李为主的种植产业增收,还有的通过转移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开启搬迁新模式 就业稳定促增收
民丰县叶亦克乡尼雅富民园区,是墨玉县973户4123名有搬迁意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家园。伊米尔阿卜杜拉 · 杰力力一家四口,住进了该园区的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搬进来的时候,水、电、暖、家具已全部配备齐全。
伊米尔阿卜杜拉原来居住在墨玉县英也尔乡阿克吾斯塘村,村里人均土地少,收入微薄。“搬来以后,政府还为我和妻子安排了工作,现在我俩在昆仑尼雅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工作,每月工资6000元。”3月10日,伊米尔阿卜杜拉高兴地说。
一起搬来的,还有墨玉县喀尔赛乡吉格代库都克村村民麦麦提艾力 · 喀迪尔,“根据我家的实际情况,政府为我提供了一间20平方米的商铺,我开起小商店,每月纯收入在3500元左右,孩子也在园区里的小学上学。”麦麦提艾力说。
和田地区启动跨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新模式,把墨玉县贫困人口搬迁到水土资源更加丰富的民丰县。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围绕“搬出来以后怎么办”,民丰县采取一户一措施,加大搬迁户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力度。民丰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引入龙头企业建立扶贫车间解决就业。为帮助贫困户尽快掌握就业技能,企业采用“以工代培、边学习边实习”的新办法,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把手教给农牧民,帮他们转变成产业工人。同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为搬迁户脱贫奠定了基础。
住进美丽家园 追求幸福生活
3月10日上午,在温宿县柯柯牙镇红山新村,村民阿巴斯 · 艾台克喂完家里的羊后,把农家肥运到核桃地里。2014年,他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的牧区搬到这里后,不仅住上了宽敞舒适的安居房,还很快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搬迁到红山新村的134户贫困户,搬迁前均住在山区牧场。如今,他们不仅通过政府分的耕地、联系的就业岗位等,都实现了脱贫,有的搬迁户还开了商店、饭馆,有的还买了小汽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温宿县吐木秀克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吐尔洪 · 依买尔和艾合买提 · 亚生商量着今年怎样依靠种植增收。他们原来居住在山区,因自然条件差、耕地少难以增收脱贫,搬到这里后,水和地的问题解决了,政府还派专人教他们种植经济作物。
今年,阿克苏地区将转移就业和发展产业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继续完善各项扶贫措施,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提高帮扶实效,保持扶贫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搬迁安置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夯实增收致富基础。集中力量解决好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等实际问题,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