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9日 13:13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3月17日,长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一学生叶尔克布兰 · 拜山别克在乌鲁木齐站为乘客指引出站通道。(受访者提供)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郭军鸽 史传芝 牟敏 唐红梅 盖煜报道)披上白衣,他们是捍卫群众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他们是守护城市安全的钢铁战士;戴上袖章,他们是保障社区运转的基层干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90后”这群被视为最具个性的人,毫不犹豫汇入抗疫大军中。
青春信念 越是艰险越向前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员赵新夜,一直战斗在与病毒较量的最前线。
1月27日下午,看到护士长发出的消息,25岁的赵新夜立刻报了名。
在武汉,赵新夜穿着几层防护服,不喝水、不吃东西,为的是不想浪费防护服,为的是多些时间和精力照顾患者。
生死的考验真真切切。对赵新夜而言,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
戴上口罩、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向险而行,像赵新夜一样的这群年轻的“90后”说:“对得起职业,对得起患者,我们无悔!”
青春力量 战“疫”前线筑长城
“我们不上谁上?”“90后”董俊辉是沙依巴克区和田街片区河滩南路西社区党委书记。每天早上8点前到岗,忙到凌晨3点才休息,疫情防控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在家里,董俊辉是爸爸妈妈的乖儿子,但站在工作岗位上,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带头向前冲,我责无旁贷。”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一学生叶尔克布兰 · 拜山别克,服从社区安排在小区值守。后来,又加入了团市委志愿者协会,走进乌鲁木齐站……
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是口罩厂“95后”志愿者陈彤彤一天忙碌的见证;寒风中站得笔挺的身姿,是高铁新区派出所23岁民警刘浩然的坚守;社区里日夜穿梭的背影,是29岁的董俊辉扛起的“硬核担当”……
当时代的召唤来临,“90后”毫不犹豫地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青春中国 “90后”,好样的!
明年将从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马尔旦江 · 马哈木提,疫情防控期间一直奔波在马料地街西社区,值守、巡逻,为居民购买、配送生活用品……
“我是一名党员,当了两年兵,这个时候我要站出来。”马尔旦江 · 马哈木提说。
当经开区(头屯河区)防疫专员名单上出现自己名字的时候,头屯河区人民法院法警、24岁的石伟嘉热血沸腾。
“每天都能看到90后坚守的故事,现在我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了。”石伟嘉说。
他成了测温员、消毒员、厂房门口的守门员、物资转运的勤务员……
每当看到企业厂房的灯亮起时,听见机器轰鸣声响起时,石伟嘉就觉得那样的光很耀眼,那样的轰鸣很有力量,正如同青年一代,涌动着国家的青春力量。
为挺身而出的你们点赞,为最美的青春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