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 攻坚倒计时】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南疆四地州发展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2020年03月26日 10:08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 南疆四地州以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为载体助力脱贫攻坚。各地在政策和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做好服务,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让大棚种植的果蔬菌苗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新引擎”。

  给政策 设施农业异军突起

  近年来,莎车县大力发展温室大棚等高效设施农业,积极推广引进热销品种,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设施农业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

  截至目前,莎车县种植温室大棚7200座、大田拱棚15087座、庭院小拱棚12.9万座。

  莎车县设施农业的发展仅仅是南疆四地州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光热资源更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南疆地区,以拱棚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各地积极发展温室育苗、拱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生产。借助设施农业技术,曾经的荒漠戈壁、庭院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都变成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沃土。

  3月12日,贾尼百克 · 达吾提走进乌恰县戈壁产业科技园自己承包的几个大棚里,仔细查看沙枣树苗的长势。

  该科技园党支部书记韩建辉介绍,园区有大棚上千座、连栋温室3座,已基本形成以设施蔬菜、特色林果、食用菌、木本饲料育苗为主的产业格局,逐步建立起农牧民承包、合作社自营、产业工人示范带动的经营模式,为进城定居农牧民、零就业家庭、脱贫户、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提供了更多增收致富途径。

  送技术 设施农业高效发展

  “像这样的茬子得拔,不然会消耗肥料,另外要注意叶面,要上一次肥料,这样茄子产量才能提高。”3月16日,在于田县科克亚乡巴什艾格来村村民艾则孜 · 阿不力孜的蔬菜大棚里,听完农业技术员的讲解,艾则孜频频点头。

  艾则孜是巴什艾格来村贫困户,家中地少收入微薄,由于不懂技术,并不愿意种大棚。为了帮他打消顾虑,依靠种植大棚增收脱贫,巴什艾格来村从阿克苏请来技术员,手把手教大家技术。“我种了10座棚,有辣椒、茄子、西红柿等,一座棚一年可收入1万多元。”艾则孜自豪地说。

  在科克亚乡像艾则孜一样从事大棚种植的农户有1000户。

  科学技术不仅为设施农业鼓劲助力,更让种植户信心十足。目前,经过各地的科技培训,南疆四地州农民已基本掌握了设施农业的种植要领和管理,设施农业已从当初的“秋延晚”“春提早”发展到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生产,在当地热卖。

  莎车县扶贫产业园集工厂化育苗、农业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推广示范、特色林果示范、农产品加工物流保鲜配送等为一体。2017年以来,莎车县在这里开办了20多期蔬菜种植和育苗培训班,以全脱产的方式培训农民1500多人。

  兴产业 增收致富添“引擎”

  在距离和田市区35公里、位于沙漠深处的吉亚乡团结新村,1156座设施农业蔬菜大棚撑起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梦。

  团结新村村党支部书记朱德荣告诉记者,团结新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瓜果为主,包括草莓、火龙果、西瓜等特色水果。此外,还有20多座大棚用于养羊,收入很可观。

  目前,南疆四地州设施农业主要以温室大棚和拱棚为主,逐步由蔬菜向果蔬、花卉、育苗等设施生产多元化方向转变。

  柯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伊沙江 · 木萨介绍,该县从2018年开始大力发展特色黑木耳种植产业,2019年全县种植黑木耳收入共179.3万元,种植户人均收入1918元。此外,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大棚黑木耳种植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利用政府扶贫资金搭建黑木耳大棚,不断扩大黑木耳种植面积,吸纳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目前,柯坪县共有489座黑木耳大棚,共带动935户贫困户和困难村民增收,其中235户已经实现脱贫。

  2019年,柯坪县引进了火龙果种植项目,为12户有种植能力的村民申请温室大棚,并成立了柯坪县石榴籽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一座大棚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为当地贫困群众开拓了一条增收新路。

  (记者拍热扎提 · 阿不都,参与记者热依达、张治立、张瑞麟,通讯员胡礼政、史智慧)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