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2日 11:31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宋雅文报道)4月30日,在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妇女创业孵化基地“爱心易物空间”缝纫店里,热孜万古丽·热合曼一手拿着裁缝尺,一手用画粉在面料上熟练地做着标记。“你看,这是我为姐姐刘华专门挑的布料,我要亲手为她做一条漂亮的艾德莱斯裙子,她穿上一定会很好看。”热孜万古丽边忙着手中的活儿边对记者说。
热孜万古丽是八家户农场职工,也是当地有名的绣娘。如今的她已经从家庭妇女变成致富带头人,经营着这家“爱心易物空间”缝纫店,店面虽不大,却承载着她的梦想。
提及自己的转变时,热孜万古丽感慨地说:“这都要感谢我的结对亲戚刘华,是她带我走上了这条致富路。”
刘华是精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干部,3年前她和热孜万古丽结为亲戚。
经过了解,刘华得知热孜万古丽一家靠种地谋生,一年的收入不过2万元。“如果能把家中的地流转出去,一年土地流转的收入就有1万多元,你们夫妻俩再做些别的事,收入肯定比现在高。”刘华对热孜万古丽说。
刘华的话燃起了热孜万古丽心中创业的火苗。在多次深入沟通后,刘华建议热孜万古丽的丈夫在家中进行牛羊养殖,而她有缝纫、刺绣手艺,可以开个缝纫店。
开店缺钱,刘华就帮忙跑贷款;缺少设备,刘华就帮忙联系购买设备……在刘华的帮助下,热孜万古丽的缝纫店开业了。
起初缝纫店的收益并不理想,遇上难修改的衣服是常有的事。每当热孜万古丽遇到困难时,刘华都会来安慰她,然后立即对接培训班,让热孜万古丽系统地学习缝纫、刺绣技术。
“刚开始我只会简单的缝纫,还是姐姐想得周到,帮我找培训班学习。现在我已经学会很多技术,店里经营的品种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热孜万古丽笑着说。
精湛的刺绣缝纫手艺使得热孜万古丽收获了一批忠实的顾客。缝纫店也由原来单纯制作刺绣抱枕、被褥、桌布等,扩大到制作连衣裙、羽绒服等。随着店里订单增多,热孜万古丽开始把缝纫技术传授给身边的姐妹们,还招录了3名员工。
“现在我一个月至少有4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加上养殖和土地流转的收入,一年家庭收入能达15万元左右。现在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热孜万古丽说。
如今的热孜万古丽自信了,也更开朗了。“没有姐姐的鼓励和帮助,我是没有勇气开店创业的,现在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觉得非常自豪。”她说。
3年相处的点点滴滴,使这对姐妹的心越走越近。对于店面后期的经营,姐妹俩也有了新计划。刘华说:“我们商量今年再增加3至5台缝纫机,带动更多有意向的姐妹加入缝纫店,大家共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