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020年05月04日 13:17   来源:新疆日报

  编者的话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这个春意正浓的时节,天山南北处处活跃着青春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在工厂工地,在科研院所……无数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在广袤的大地上谱写着青春乐章。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本报特推出五四特刊,与读者共享几位优秀青年的事迹,他们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在新疆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让青春绽放出了最美光华。让我们向那些用汗水浇灌青春之花的奋斗者致敬!

  周斌:扶贫路上 青春无悔

  新疆日报讯(记者韩沁言报道)

  “扶贫就像农民种田,只要辛勤付出,就有收获。”泽普县团委驻泽普县阿依库勒乡阿依丁库勒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周斌说。

  从2016年12月算起,泽普县团委书记周斌赴阿依丁库勒村任第一书记已快4年了,村民亲切地称这位90后为“巴郎子”书记。

  此前,阿依丁库勒村还是重点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周斌意识到,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必须大力发展产业。村里有种核桃、红枣的传统,但由于管理粗放,效益不好。在周斌看来,以科技为支撑,引导村民发展“核桃为主、红枣为辅”的特色林果业最符合阿依丁库勒村实际。

  为了说服村民,他多次召集村干部和老党员一起开会商讨,并动员一个老党员做示范。还邀请专家定期授课,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组织村民互相交流观摩。

  “在‘巴郎子’书记的带领下,我种的核桃亩产突破300公斤,亩均收入4500元。”村民阿普赛麦提·麦麦提兴奋地说。

  利用核桃林下空地,周斌引导村民套种土豆500余亩。

  让庭院方寸之地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土地”。4月初,20万株茄子、辣椒、西红柿苗已定植完毕。

  周斌还引进浙江的嘉顺服装厂和弥郎手工艺有限公司,解决就业岗位300多个。

  3年多来,阿依丁库勒村先后新建48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新修村级柏油路8.5公里、新修防渗渠道2.8公里,修建闸涵5座、新建村级商贸楼700平方米……

  阿依丁库勒村旧貌换新颜,“周书记”也成了大家口中的“‘巴郎子’书记”“周哥。

  伊力亚尔·麦麦提敏:带领更多农牧民“发羊财”

  新疆日报讯(记者拍热扎提·阿不都报道)在策勒县奴尔乡库木巴格村,有一位“80后”小伙儿,通过养多胎肉羊,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1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规范养殖、脱贫增收的道路。他就是被评为2020年自治区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伊力亚尔·麦麦提敏。

  “说到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得从父亲说起。”5月2日,记者连线伊力亚尔,他打开了话匣子,“2010年,作为老党员的父亲去昌吉参观了现代化养殖基地,那儿的标准化厂房、饲养模式及规范化防疫让父亲折服。”此后,在父亲的支持下,伊力亚尔着手准备创办合作社。2017年,受助于国家惠民政策,库木巴格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终于正式运营。

  伊力亚尔首先引进了多胎肉羊品种,将新品种用科学养殖方式与本地羊传统的饲喂方式二者做实验,进行对比。伊力亚尔告诉记者:“按照每户养10只本地羊计算,每只一年产一胎,收益100元左右,一年下来也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而养多胎肉羊,产羔率高且产肉率高,见效快。”对比实验加上一次次的宣传,农牧民逐渐转变思想观念,一个个加入了合作社。

  如今,库木巴格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该村84户养殖户建立了托管养殖合同,养殖有杜湖羊600余只,哈萨克羊840只,实现了统一喂养、统一消毒、统一配种、集中防疫。

  “在村里发展养殖产业,能够增加就业岗位,村民务工也比较方便。”伊力亚尔说,“只要农牧民愿意来我这干,我一定会带领大家脱贫增收,发‘羊’财!”

  代杨:警徽下的坚守

  新疆日报讯(记者梁立华 通讯员魏东报道)5月2日,在柳园火车站内,哈密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特警队员代杨正在对进疆列车进行车次编排。“假期来临,客流量增大,一定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麻痹松懈的思想。”他说。

  1992年出生的代杨是特警支队勤务一大队团支部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他舍小家顾大家,用责任与奉献书写青春乐章。

  大年初一,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特警支队接到了疫情防控任务,代杨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请战书,志愿加入哈密市驻甘肃柳园火车站疫情防控突击队。

  代杨主动要求上旅客最多、时间要求最紧、情况最复杂的车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常态,他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

  除登车执行筛查勤务外,代杨还承担着驻柳园疫情防控组的警力分组、后勤保障等繁杂工作,还要统计来往旅客的详细信息,逐一核查比对,及时准确将数据汇总上报。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代杨一直忙碌在一线。每天30个车次,每隔两小时就有队员来到柳园站,代杨就要清点人数、测量体温,每趟车出发前40分钟,他还要提醒队员上车巡查。

  “每天早上7点到9点,下午7点到9点是我的休息时间,其他时间都在岗位上。”代杨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这是头顶的警徽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必须冲锋在前。

  阿不力孜·热西提:脱贫路上追梦不停步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从青贮窑底部到顶部,坡度约45度。阿不力孜·热西提和他的搭档肉斯坦木·肉孜用三轮车一趟趟把青贮料运出去。

  5月1日,在温宿县共青团镇托万克佳木村和睦和谐养殖合作社,肉斯坦木说:“阿不力孜是我的邻居,别看他年龄小,可干劲不小,掌握的技能不少。如果不是他和我合伙干,我一个人还没信心发展合作社。”

  2000年,阿不力孜8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阿不力孜心里一直装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近年来,他拥有了很多免费学习技能的机会,2016年,他到温宿县委党校学习了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后,萌生了发展养殖业的想法。

  长期在巴扎上卖牛羊肉的肉斯坦木也有发展养殖业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和睦和谐养殖合作社。

  在当地政府及“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合作社渐渐步入正轨。2018年,托万克佳木村及周边村共56户贫困户的扶贫牛、扶贫羊放到这里托管,贫困户年底每头扶贫牛可拿到1600元分红,每只扶贫羊可拿到300元分红。

  去年5月,阿不力孜被评为温宿县“优秀共青团员”。在给村里的上百名团员青年宣讲时,他动情地说:“虽然我在贫困家庭长大,没读过几年书,但通过奋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希望你们都能向着梦想前进,作出各自的贡献。”

  在阿不力孜的影响带动下,村里的团员青年们学习技能、转移就业的热情非常高,仅到兵团第一师五团服装加工厂和防疫用品加工厂务工的就有60余人。

  努尔麦麦提·乌布力:苦干蹚出致富路

  新疆日报讯(记者韩沁言 通讯员胡发月报道)“小时候,一天三顿饭,两顿吃馕,那时候的馕不好吃。”岳普湖县岳普湖镇托格拉吾斯塘村村民努尔麦麦提·乌布力说,能吃上香甜可口的馕成了他儿时的小梦想。

  内心的希冀成了牵引努尔麦麦提生命轨迹的希望线。多年后,他不仅吃上了香甜可口的馕,还开起了打馕店和家庭养殖合作社。

  高中毕业后,努尔麦麦提便在县城的一家打馕店学习打馕,一干就是两年多。2015年,凭借着一手好的打馕手艺,努尔麦麦提开始盘算着自己开店创业。说干就干,在政府的帮助下,当年他在县城开了一家打馕店。

  创业之初,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努尔麦麦提的头上。“我一定能干好!”他常常鼓励自己。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打馕店生意红火起来了,而且还带动本村的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3名员工的收入增加到每人每月3000元以上。

  经营好打馕店的同时,2019年,努尔麦麦提和村里的4名村民成立了林下养殖合作社,利用村里的水塘、林带养鹅。在努尔麦麦提的努力下,林下养鹅产业在托格拉吾斯塘村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了。如今,全村已有30余户村民相继发展林下养殖。

  2018年5月,努尔麦麦提光荣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2019年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一心向党靠拢。努尔麦麦提说,自己将永远铭记回报乡亲的初心,带领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安卡拉·阿尔肯: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社区居民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艳芳报道)“这位居民希望能给一位小朋友送书包、这位想送一袋大米给孤寡老人……”4月28日18时,结束了一天的民族团结融情活动,安卡拉·阿尔肯回到办公室,开始整理社区居民写下的心愿便利贴。

  今年25岁的安卡拉是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金山路街道第七社区干部,负责社区民族团结等工作,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他已策划组织了五六十场活动。

  “今天,我特别策划了‘微心愿’主题活动,就是社区干部自掏腰包为居民完成一些小心愿,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份温暖、一份快乐。”安卡拉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安卡拉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居民有求助随叫随到。

  居民迪力努尔·努尔麦麦提姐妹因所住房屋买卖手续不全,房屋不能正常过户,原房主想收回房子,在姐妹俩焦急慌乱之时,安卡拉主动帮忙,一边帮她们咨询律师和有关部门,一边和原房主沟通,前后跑了半个月,总算圆满解决了此事。

  疫情期间,安卡拉一直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与同事一起给居民发放体温计,通过微信及抖音平台宣传疫情防控常识。他带头去居民楼处理垃圾,接收居民的“购物清单”,经常奔波在超市、菜店、医院、药店等,穿梭于各楼栋、各单元、各楼层,送菜、送药、送米面油等。哪怕是凌晨“点单”,他也会尽可能满足居民需求。

  “居民的信任是我做好工作的动力,我会继续努力,让青春在为民服务中闪光。”安卡拉说。

  李彦松:梦在心中 路在脚下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杨报道)总结班级疫情防控工作、写教案、制定新一周的教学计划……这个“五一”假期,李彦松并没有闲着。“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从来到新疆的那一天起,我就希望每一天都能充实地度过。”他说。

  今年24岁的李彦松,家在辽宁阜新,2018年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毕业前夕,一张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海报激起了李彦松心中的西部情怀。于是,他来到了新疆。

  李彦松被分配到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团委担任联络员。2018年10月,看到单位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人手不足,李彦松主动要求参与工作。初到新疆,直接来到最基层服务群众,这个东北小伙一下子加深了对新疆的了解。

  2019年7月,一年的志愿服务期已满,李彦松主动要求留下,“我是一个师范生,总觉得去学校当老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怀着这种想法,李彦松来到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第二中心小学,开始支教。

  李彦松所带的班级有40名学生,全部是维吾尔族。“只要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所有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他说。

  在共青团组织的爱心公益活动中,李彦松还结识了他的维吾尔族弟弟——今年14岁的艾尔西丁·阿不都吾甫尔。李彦松总在周末带弟弟去吃好吃的,帮他辅导作业。“我和哥哥有说不完的话。”艾尔西丁说。

  今年7月,李彦松的服务期又将期满,他准备报考公务员,长久地留在新疆。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