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频发,家长怎能无动于衷

2020年05月12日 15:48   来源:未来网

  近日,在江西上饶铅山县,一名女生被3人带至多地围殴,女生母亲称对方将女儿踢倒殴打,在脸上涂抹口红。5月10日,民警称已联系3人家属支付医药费,要求他们严加管教孩子,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无动于衷。据悉,其中有两名施暴者未满14周岁。

  近些年来,对于舆论场而言,校园暴力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年年都在上演,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无法避免。面对这类事情,我们恐惧的是,一个个青春活力的“孩子”,竟和威胁、恐吓、欺凌、围殴和暴力等字眼联系了起来。请注意,这不是“玩闹”,而是真实的暴力,透着满满的劣气。

  这样的校园暴力,受害者不仅仅是受伤的孩子,也包括施暴的孩子,刺痛的是教育和未来。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校园暴力低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每个国家都深受其扰。想方设法遏制校园暴力,是现实趋势所在,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该肩负起相应的责任,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尤其是家长层面,施暴孩子毕竟年龄尚小,心智不齐全,作为第一监护人的家长,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的行为处于一个正常轨道,不越轨和走偏是最基本的。对孩子做好引导教育工作,保证家庭教育的科学合理性,这也是社会对每一个家长的基本要求。

  再回到江西这起校园暴力事件,家长层面的责任缺失,是最明显的。对于施暴的孩子,民警已经联系家长严加管教,并支付受害孩子的医药费,但这些家长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厉批评和管教自己施暴的孩子,积极主动上门道歉,给受害孩子和家长一个交代。而是选择了“无动于衷”。

  从这份“无动于衷”中,我们大致能窥探出相关家庭教育的畸形生态,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大概率也处于一种“放纵”的状态。面对现在这样的情况,只能说,家长这份沉默,只会更加助长施暴孩子的嚣张气焰,对孩子也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教育示范,只会让孩子的三观更加畸形。

  家长这样的态度和行为,不仅是对受害孩子和家长的一种二次伤害,也构成了对自己孩子的一个“深层次伤害”。现在的不管不顾和无所谓,只会让孩子在未来误入歧途,这样的家长,也终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后悔。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叛逆阶段,家长们要时刻注意,警惕孩子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同时也要约束孩子不能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家长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现在对孩子的严加管教,实际上是对他们的一种爱护和保护。更不要将“大事化小”,把校园暴力简单理解为是小孩子之间的“不懂事”。要明确,暴力终究是暴力,其没有任何的遮羞布。

  校园暴力频频发生,家长绝对不能无动于衷,坐视不管,必须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严格管教。否则,不仅是在害孩子,也是在伤自己,伤社会。

  当然,社会层面,也应该对家长有道德甚至法律层面的约束。还有,对于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恶劣行径,社会和法律不能沉默,必须要有一套完整健全有力的教育和惩戒机制体系。如果这一体系真正具备并落实到位,那家长们的“无动于衷”,可能也不会在现实中上演了。

[责任编辑: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