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 惠民富民——十二师头屯河兵地融合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2020年05月21日 15:20   来源:兵团日报

  十二师头屯河兵地融合生态产业示范区初具规模(摄于5月20日)。兵团日报记者 王德江 摄

  守护头屯河,建绿色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也是推进头屯河兵地融合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近年来,兵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互动双赢的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让绿水青山成为十二师以及乌昌地区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

  修复生态,打造宜居美景

  近日,随着头屯河综合治理项目交工日期临近,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项目收尾工作。

  “我们正在进行水系软石和井石的调整,检查地下灌溉系统,确保运行不出问题。”头屯河东岸综合治理水系工程负责人马小国对记者说。该项目水系总共6.9万平方米,水流9.8公里,有4个湖,最大的湖有2.4万平方米,目前,地下管道已全部铺设调试完毕,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水系灌溉系统。

  在头屯河东岸综合治理中,通过生态绿化、绿林再造,实现绿脉贯通;通过水系治理、畅通河道,实现蓝脉贯通;通过道路修建、园路铺装,实现观光车道贯通、慢行系统贯通、栈道贯通。

  绿林再造、水系治理、生态重塑……十二师头屯河谷生态旅游体育休闲森林公园内绿意盎然,道路平整,让市民不出闹市便能体验山水之怡、绿色之美。

  河上的桥、桥上的人,岸上的景、人们的欢笑,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头屯河变成了一条幸福河。

  昌吉市民黄学光经常在傍晚时分到河边散步,他说:“河两岸种了好多树和花,让人感受到了头屯河焕然一新的面貌,这样优美的环境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完善设施,提升旅游品质

  时下,头屯河农场食用菌科普基地里的天山红菇进入盛产期,预约采摘的人越来越多。

  “原先是蘑菇等人,现在是人等蘑菇。目前一天的客流量可达三四百人,大大超出我们的预计。”头屯河农场食用菌科普基地负责人王跃生说,“基地借机推出了亲子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

  食用菌科普基地的人气爆棚得益于头屯河生态治理和绿化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推动了十二师文旅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兵团党委的部署要求下,十二师党委以头屯河生态治理为抓手,全力推进旅游休闲农业升级,大力发展以农业+旅游、观光+采摘为主的乡村旅游,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及产业园建设,建设一批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特色小镇,将分散的旅游景点串成线、连成片,构建多元化、休闲化的城郊型旅游产品体系。

  今年,十二师各团场、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精准策划,抢抓时机、相互联动,打好“假日经济”牌,开展各类旅游主题活动,春景观赏、农事体验、垂钓休闲等活动受到游客追捧,同时带动了头屯河沿岸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1月至5月,十二师共接待游客51.8万人,预计实现旅游收入1.29亿元。随着头屯河谷生态旅游体育休闲森林公园、新疆游客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十二师旅游产业将实现提档升级。

  改善环境,打造宜业之地

  夏日的早晨,三坪农场职工张淑萍正在自家桃园里忙碌着。三年前,张淑萍曾因自家50亩桃园位置比较偏僻而感到苦恼。让她欣喜的是,短短一年时间,路通了、河美了、人多了,她家的桃子不愁卖了。

  守着好风景,不愁好光景。

  张淑萍今年又扩大了桃园面积,她还通过农场工会申请到了10万元配套创业资金,建起了一个采摘园。和张淑萍一样,因为头屯河治理项目的实施,沿岸群众滨河而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十二师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工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通过头屯河沿岸综合治理,带动乌昌地区一二三产同步引入、协同发展。

  目前,以观光农业、休闲采摘为代表的第一产业整合提升;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休闲、高品质地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初具规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框架已经形成,该区域将成为十二师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投资者。汇嘉食品产业园、君豪商业综合体等一批商业项目争相落户。

  “通过头屯河谷生态治理和绿化,城市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得到有效补齐,区域开发的价值彰显,为下一步城市品质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师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邓向东介绍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兵团党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将头屯河沿岸打造成兵地融合发展的示范区,造福一方百姓。 (兵团日报记者徐敏)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