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7日 17:20 来源:海外网
资料图:企业招聘现场 (图/新华社)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特殊时期召开的中国两会,注定吸引全球目光。5月18日起,海外网推出“2020年,中国这样干”系列评论,从防疫、经济、外交、法治等多领域解读今年两会。此为第九篇。
2020年中国经济怎么走,是两会期间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其中,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连日来引发持续关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就业仍然是重中之重。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刊文称,中国尽管没有设定增长目标,但确定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等目标。外媒对中国就业问题的密集关注,意味着在疫情对全球就业产生“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全球超10亿人面临减薪或失业风险的大背景下,世界希望了解能够解决就业难题的中国方案。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高频出现达39次。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并谈到对疫情下脱颖而出的“新就业形态”要顺势而为。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生,就业不仅关乎发展大局,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是摆在首位。从“就业”高频出现到设立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硬指标”,充分体现了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而解决就业这个世界性难题,中国有决心,更有对策。
首先,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抓手,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就业提到了极高的高度,在多项稳就业举措中,核心就是通过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来实现稳就业、保民生。稳企业才能保就业,只有稳定就业岗位,人们才能牢牢端稳“饭碗”。疫情期间,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事实证明,很多企业在帮扶下生产经营得到改善,就业形势发生积极变化。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经有354万人,在疫情下取得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相比都是不小的增量。
其次,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抓住重点精准发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将达874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而当毕业季遇上疫情,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为帮助高校毕业生突围,2020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增加18.9万;同时,企业扩招、基层就业扩岗等多种措施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此外,各地还加大对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而对于2亿多农民工和几千万贫困地区劳动力,实行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已有超过9成农民工实现返岗就业。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所说,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化解结构性就业难题,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此外,还将激发新业态发展潜力,不断打开就业“新天地”。近年来,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此外,自2020年2月以来,人社部已公布26个新职业,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等,吸引了一大批人向这些新职业靠拢,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认为,对于这些“新就业形态”需要顺势而为,新业态从业者在劳动者权益保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和就业服务等方面有不同特点和要求,需要一个遮风避雨的“屋檐”,也需要撑起“屋檐”的力量。
有市场、有政策、有活干、有钱挣,中国就业一定稳得住,中国的发展也会更有温度。(海外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