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攻克最后堡垒】就近就地就业:幸福就在家门口

2020年05月28日 10:38   来源:新疆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

  “就业就在家门口,顾家挣钱两不误。就近就地就业既能让农民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能脱贫致富奔小康,让他们投身家乡的建设事业,增加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全国人大代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州长迪力夏提·柯德尔汗说。

  近年来,我区各地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实现增收脱贫。

  厂子建在家门口

  5月11日,在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托格拉克塔村的鹅产业示范养殖基地,技术员正手把手地教员工阿拉古丽·麦麦提图拉为鹅苗打防疫针。

  阿拉古丽是托格拉克塔村的贫困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没法出门打工挣钱。村里的鹅产业示范养殖基地建成后,像阿拉古丽一样在养殖基地就业的贫困村民有57名。“在这里工作,我不仅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技术。我要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阿拉古丽说。

  在科克铁热克乡,已建成13个集中养殖点,目前已投放鹅苗14万只,今年计划养殖140万只扶贫鹅,依托鹅产业全乡共有9000余人受益。

  近年来,皮山县采取“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鹅产业,着力打造集鹅苗培育、鹅养殖、鹅销售及鹅绒产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带动了更多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

  像阿拉古丽这样的贫困户,大多缺资金、缺技术、缺就业门路。皮山县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抓手,对全县各行业、各部门用工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共梳理出用工岗位1.3万余个,将全部岗位精准落实到村到人。

  皮山县还成立4个专班进行招商。目前,已引进35家企业落户皮山,让当地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贫困户成“月薪族”

  5月20日一早,在乌什县奥特贝希乡的一家食品加工厂门口,前来上班的该乡苏盖特力克村村民吐尔洪·依玛木和妻子停好电动车,开始测量体温、换工作服、消毒防护,准备工作就绪后,他们进入生产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们原来在乌鲁木齐市打馕,自从家门口有了这个专门加工馕的食品厂后,我们就不用跑那么远打工了,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挣钱,开支少,还能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吐尔洪说。和他一起打馕的有近200人,都是食品厂周围有打馕手艺的村民。

  在此务工已超过一年的吐尔洪夫妇对家乡的馕产业发展信心十足。他们亲眼看到食品加工厂一步步壮大成馕产业园,这里除了有像他们一样的打馕工人,还有来创业的打馕店主,以及专门配送馕的配送员。食品厂还计划在乌什县其他乡镇建馕产业园分园,可带动更多人就业。

  当天傍晚,在家吃过晚饭后,乌什县阿合雅镇托万克库曲麦村村民玉尔古丽·买买提来到村里的一家公司加班。说起现在的生活,她一直笑眯眯的。

  由于家中老人年迈、孩子年幼需要有人照顾,婚后的玉尔古丽一直在家种地、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非常拮据。

  2018年,驻村工作队争取了50万元项目资金,注册开办了一家公司。玉尔古丽在村民大会上听说公司需要人手后,立即报名参加。“每个月我都能拿2500多元的收入,现在我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日子真是比蜜甜。”玉尔古丽说。

  在乌什县农牧区,村办企业是道亮丽的风景,村村都有像玉尔古丽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人。他们离土不离乡,脱下农装着工装,从贫困户变成“月薪族”,不仅增加了收入,学到了技能,更增强了奔小康的信心。

  收入增加信心足

  5月12日,在莎车县一家服装厂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订单。阿扎提古丽·艾合买提与车间负责人沟通着工作情况。去年,驻村工作队把她介绍到这家企业工作,现在她每个月有2500元收入,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阿扎提古丽是莎车县阿扎特巴格镇喀塔库勒村村民,2013年,她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待业。去年12月,阿扎提古丽在村委会的安排下到乌鲁木齐参加了技能培训,回村之后来到服装厂就业。

  阿扎提古丽的母亲说:“之前没有工作,女儿总是闷闷不乐。现在每天都很开心,她自己能挣钱了,信心也足了,看到孩子的这些变化我很欣慰。”

  喀塔库勒村党支部书记唐鹏飞介绍,这个村共有336户1239人,其中34户99人还未脱贫,是深度贫困村。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村里的情况积极引进企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村里围绕一产实现就业8人、二产实现就业174人、三产实现就业59人,自主就业65人。

  记者热依达 张治立 拍热扎提·阿不都

  莎车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史智慧

  皮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玉素普

  乌什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铁林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