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贫我有招】古勒巴格村增收有“三招”

2020年06月02日 10:37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热依达 通讯员史智慧报道眼下,正是莎车县恰尔巴格乡古勒巴格村拱棚土豆管理的关键时期,这几天,村民们忙着对拱棚土豆进行掐秧、除草、施肥等管理,再过半个月土豆就成熟了,将被统一销售出去。

  古勒巴格村是深度贫困村,过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经济效益不高。

  “古勒巴格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因为种植分散、规模小,再加上管理不到位,无论是传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收益都不好。”国网喀什供电公司驻古勒巴格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买买提尼亚孜·玉苏甫说。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去年,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调研,与村民协商,开始尝试土地流转,引导村民去掉户与户之间的田埂,将小块田整合成大田,由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成立种植合作社,统一种植拱棚蔬菜。

  通过土地流转、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等举措,村里整合出近500亩土地。今年,460亩流转土地种上了土豆。

  村民阿尔孜古丽·图尔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一家4口仅靠6亩地种植传统作物,年收入只有4000多元。去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后,她把自家的土地全部承包给合作社,又去合作社就业,不仅学到了拱棚种植技术,还有了稳定的收入。

  目前该村32位贫困村民流转土地后,在合作社实现了就业增收。买买提尼亚孜说:“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了出来,另一方面解决了无法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

  实施规模化统一管理后,村里的拱棚土豆长势良好。“再过半个月就可以上市销售,然后再种植水果玉米等经济作物,一年下来可以种植三茬,土地的效益明显提升。”买买提尼亚孜说。

  为了让村民安心就业,2019年7月,国网喀什供电公司自筹资金5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养殖合作社,村民把自家的羊托管到合作社进行集中饲养,年底拿分红,目前合作社共有450只羊,不仅解了村民家里有牲畜而无法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还为4位贫困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今年4月中旬,工作队又自筹资金对养殖小区进行扩建,建成后可增加存栏500只羊,可以让更多的贫困户增收。

  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搞特色种植养殖,“三招”齐下,让古勒巴格村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广。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