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5日 12:22 来源:光明网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周跃辉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的部分宏观经济数据。数据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生产需求继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积极因素逐步增多,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态势。我们的研究和分析认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虽然我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拉动宏观经济“三驾马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确实说明春节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显然,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是源自疫情这一“外生变量”的冲击,是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是短期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输出效应”,而非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事实上,这次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
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看,经济运行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复。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重大变化之后,必然孕育着新的机会。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亦不例外。我们欣喜地看到,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正增长。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提高至73.2%。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而上月为下降4.5%。从相关指标看,5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速比上月加快,服务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由降转升。此外,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截止5月底6月初,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服务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比4月底提高2.9、9.2、7.5个百分点。
从产业转型升级看,疫情孕育的“新经济红利”正在释放。后疫情时代许多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像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些领域将在促进国家经济升级、科学技术进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担任重要角色,将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演进。统计数据表明,今年5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集成电路圆片、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在加紧建设。从这个角度讲,这次疫情所产生的“新经济红利”,可能会成为助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
从全球供应链看,后疫情时代的产业安全更加引起重视。2019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远远超过欧美国家的贡献率。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问题凸显出来,尤其是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这更加警示我们:在后疫情时代,需要更加重视全球供应链与产业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当前境外疫情肆虐,世界经贸严重萎缩。二季度,WTO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为87.6,创历史新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二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额将比一季度下降26.9%。这要求我们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需要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的胸怀谋划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综合研判,一方面,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投资者信心受挫,从而引发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世界各国为控制疫情传播,从而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和交通运输,对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运行带来巨大压力。鉴于此,我们要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最大程度地释放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之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企业。一些地方财政受疫情影响较大,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优化预算内投资结构。按照中央的要求,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
第二,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想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需要更加重视建设创新型国家。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尤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技术与产业。这方面,美国的马斯克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同时,我们要坚持政策创新,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总体稳定。
第三,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在当前经济比较困难的大背景下,投资这剂“猛药”不得不服用,但方向和领域可以做适当调整。我们的研究认为,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扩投资,就应该是主攻方向。下一步,应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此外,要继续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促进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第四,发挥好消费在经济回升中的基础性作用。面对世界经济的寒冬,我们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今年的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0.8%,规模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基本生活品消费继续增长,升级类商品消费较为活跃,汽车、家具等住行类商品零售改善。投资降幅明显收窄。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 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此外,要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步伐,支持利用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升级,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第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深化国际合作。我们要继续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着力帮助解决复工复产难点堵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各项援企政策同等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确立的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外资促进、保护等各项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