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如何调整心态?心理专家来支招

2020年07月14日 09:00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沈祖啸报道)高考结束后,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与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还要承受来自周围人的各种“关心询问”。这些都会让考生进入“后高考心理期”。

  “高考刚结束和公布录取结果的时候,考生最易出现心理波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胡洁说,常见心理问题有放纵型、挫败型、焦虑抑郁型等,对此家长和考生要学会正确应对。

  过度玩乐,生活没规律

  家长要督促孩子学会张弛有度

  高考是一场包括知识、心理和身体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竞争。胡洁表示,为了高考,许多考生加班加点学习,既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也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久而久之,压抑和苦闷在所难免。因此,高考结束了,考生趁机放松一下,以减轻考前的沉重压力也是正常的、必要的。但放松非放纵,要回归到有规律的生活。在休息一两天之后,选择打球等运动是个不错的方式,也可以相约一起到公园游玩等,甚至可以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些准备。家长要适当监督,正确引导。

  发挥失常,思想包袱重

  家长要观察行为举止及时疏导

  胡洁说,挫败型心理考生的外在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习惯自责,甚至脾气变得暴躁,容易与人起争执。主要原因是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过重,将高考与前途挂钩,而且他们会反复回味考试中的不足,强调自己的失败和缺点。

  这类考生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高考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凭一次成败论英雄。无论成绩如何,高考都是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是一份人生体验。成功可喜,继续努力;失利不悲,再接再厉。

  对家长来说,这时候不能给孩子太多压力和指责,尽量保持常态,既不要冷淡也不要过分殷切。多跟孩子沟通,并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做出正确的引导。

  坐立不安,期望值太高

  家长不要过多盘问

  考后焦虑症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心理素质较弱的考生,比较容易产生的问题。一般来说,他们的自我期望值都比较高,但成绩出来前的不确定性,会让他们的焦虑持续并可能加重。

  胡洁建议,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不要过多盘问孩子,要引导他们通过听音乐、户外运动等,学会自我放松,不要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成绩上,鼓励他们去学习技能、体验简单工作来排解不良情绪。

  无所事事,找不到方向

  家长应当多与孩子交流

  茫然型心理在这个时期也会出现在考生中,突然脱离高压状态,一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尤其是习惯被家长安排、管理的考生,更容易茫然。

  这时候需要考生主动提升独立意识和行为能力,挖掘自身兴趣爱好,为填报志愿做准备,为未来做初步的规划。而家长应该尽快与孩子交谈,从生活能力、待人接物、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给孩子提建议。做家务、添置家用、买菜等寻常生活琐事要让孩子多多参与,都可以为未来进入大学后的独立生活奠定基础。考生还要和已经上了或上过大学的哥哥姐姐聊一聊,他们会以“过来人”的身份,给考生们一些不错的建议。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