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勇气+志气 奔富有底气

2020年08月12日 09:23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杨报道)阳光下,遮天蔽日的新梅树,果实挂满枝头;合作社里,牛羊撒欢,标准化养殖让农民尝到甜头;建筑工地上,经过培训的农民不仅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在莎车县阿扎特巴格镇塔尕尔其吾斯塘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新疆大学、莎车县气象局“访惠聚”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紧盯贫困“病因”对症下药,为村子谋良策、出实招,激发村民脱贫的志气和勇气,一步步蹚出脱贫路子。对于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村民们有底气。

  小村庄变身“花果山”

  塔尕尔其吾斯塘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里长期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种植为主,结构单一、收益低。全村200多户900多人久困于地,始终无法破解增收的难题。

  工作队结合本村气候土壤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多次与村“两委”实地调研和商议,决定调整种植结构,把特色林果打造成推开增收致富门的“金钥匙”。

  为引领村民从传统种植向高效作物种植转型,卸掉不会种、不敢种的思想包袱,有勇气尝试种植特色林果,工作队多次邀请自治区农科院专家开办农业知识讲座,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

  2019年4月,工作队和村“两委”动员村民将手中分散土地统一整合,积极联系深圳方泰投资有限公司等社会帮扶力量,投入资金打造1500亩精品果园,种植海棠、新梅、杏李等果树3000余棵,小金瓜3万余株。如今的塔尕尔其吾斯塘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户均增收5000元。

  以往传统种植的小麦田里也能做文章。“经过实地考察,工作队发现,小麦收获后,复播小米亩均产量在300公斤左右,每亩可增收800元。工作队还与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洽谈合作,全村500亩小米全部实现订单种植,不愁销路。”该村党支部书记田太源说,杂粮种植让农民转变了思路,许多人惊喜地发现:原来只要好好干,土里也能长出这么多“宝贝”。

  拓宽就业新渠道

  塔尕尔其吾斯塘村人多地少,富余劳动力多。工作队和村“两委”对富余劳动力家庭收入、学历、技能、就业意愿等进行摸底,建立“一人一档”就业台账,结合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私人定制”式帮扶,树起村民勤劳致富的志气,提升创业就业能力。

  针对想外出就业的青年群体,工作队开设农机具维修、电工、木工、装修工培训;对打算创业的村民,工作队组织开展烹饪、美容、美发等培训。

  村民阿布杜艾尼·阿布力米提过去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我参加了村里的电工技能培训,考取了电工证,工作队还给我介绍了一份电工工作,去年我的收入有6万元。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做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阿布杜艾尼喜上眉梢。

  为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工作队还筹资建设了英巴格创业就业实训基地,建成商铺36间,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如今,英巴格创业就业实训基地的餐馆、五金店、美容美发店等各类商铺,带动就业60余人。

  目前,全村转移就业268人,许多贫困户不仅实现“一户一就业”,甚至达到“一户多就业”。

  合作社里奔小康

  今年,受疫情影响,建筑用工紧缺,工作队与村“两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成立了庭院经济建设合作社,通过入户走访,把有建筑技能的村民发动起来,组建了6支建筑队,主要承接县域内各乡镇村庭院整治、棚圈改造等工程。

  庭院经济建设合作社采取“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运营模式,由村委会牵头承接订单,分配给合作社,再派遣建筑队出工,解决就业岗位37个,人均月收入1500元。

  “我在村里的庭院经济建设合作社当泥瓦匠,今年肯定能脱贫,贫困户的帽子我不想再‘戴’了。”近日,村民热合曼·艾海提来到村委会,主动申请脱贫。

  不仅有庭院经济建设合作社,工作队还和村“两委”成立了畜牧养殖、林果和农机服务等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4个合作社共吸纳70余名村民就业。

  村民吾斯曼·依明以前只是家里9只羊的“羊倌”,现在成了畜牧养殖合作社的“大管家”。“我现在在合作社工作,每个月能拿1500元工资,家里的9只羊在这里集中养殖,这样我的年收入能达2万元左右,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他说。

  “下一步,我们将在转移就业上持续下功夫,确保村民稳步增收、脱贫奔富,我们有底气!”塔尕尔其吾斯塘村第一书记徐忠说。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