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疫路上夫妻档 做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2020年08月25日 09:39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苏璐萍 晁瑾 于熙 逯风暴报道)一起奔赴一线、全力救治患者、保障居民生活、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是彼此最坚强的后盾,用“小家大爱”诠释着特殊时期的坚守、责任与担当。

  七夕节前夕,让我们走近这些战疫路上的夫妻档。

  楼上楼下的“异地恋”

  8月24日晚,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下了大巴车,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副主任医师蒋文、中医科护士张晓娟夫妻俩互相鼓励后,奔向各自病区。

  当日,张晓娟转战新病区,和丈夫不在一栋楼工作了,两人见面也难了。即便如此,两人心里依旧美滋滋的,因为病区合并表明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

  7月20日,接到医院组建第二批医疗队的通知,张晓娟拨通了丈夫的电话:“武汉没去成,这次我一定要去。你在‘家’等我的好消息。”电话那头,蒋文叮嘱她一定要做好防护。

  7月21日,培训结束后,张晓娟竟看到了“在医院值守”的丈夫。原来,蒋文也第一时间报了名,怕妻子担心,便没告诉她。

  7月22日,两人随医疗队进入定点医院,蒋文被分到了1号楼4病区,参与普通患者救治;张晓娟被分到了1号楼5病区,负责院感和行政工作。虽说是楼上楼下,但他们见面的次数非常少。

  刚进病区时,张晓娟有点紧张,蒋文就通过电话给她打气。“其实我就是想让她知道,她的亲人、爱人就在身边。”蒋文说。

  每当有患者出院,蒋文都会第一时间跟张晓娟分享。对于夫妻俩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我们医院一起来的夫妻有不少。只要患者能恢复健康,我们的‘异地恋’就值了!”张晓娟说。

  交接班时的“小团圆”

  8月24日10时,对值守岗亭里里外外消杀后,夏守英看到前来接班的丈夫焦怀宇,手里拎着给她带的水果。“戴好口罩,再热也要穿好防护服,多喝水。”夏守英叮嘱道。

  同是47岁的焦怀宇、夏守英是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十七户路东社区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夫妻俩负责在小区门口岗亭轮流值守,测量进出人员体温、登记信息、消杀车辆等。

  这段时间,夫妻俩的脸晒黑了,身上也被蚊虫叮咬了很多小疙瘩……焦怀宇因反复讲话导致声音嘶哑,夏守英很是心疼。交班前,夏守英总会把丈夫的茶杯清洗干净,泡上降火的凉茶。岗亭里又闷又热,赶在交班前,焦怀宇也会把妻子的汗巾清洗干净。

  一个多月来,两人始终坚持不漏一人一车,仔细检测排查。面对个别居民的小情绪,夫妻俩总是耐心解释与疏导。对居民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夫妻俩及时反馈,社区及时解决。不当班时,夫妻俩就帮志愿者搬运物资。他们说:“既然选择了社区工作,就不能怕苦,关键时刻就得顶上去。”

  晚饭时的“小确幸”

  8月24日晚饭时间,忙碌了一天的赵纪文、张冰终于能碰面了。

  赵纪文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车辆段库检车间临修班组工班长,他所在的班组负责为入库的客车上水,并更换大型配件等。妻子张冰是乌鲁木齐车辆段调度科值班员,负责盯控列车运行中的设备状态。

  此次疫情发生后,两人主动报名,住进了单位,全力保障车辆检修运转。

  赵纪文所在的班组每天要给19列车上水,每列车平均有16节车厢,一节车厢完成上水工作需要半个小时。烈日炎炎,工作一会儿就满身都是汗水。

  作为一名数据分析员,张冰要时刻盯控列车的轴温、空调、发电车、供电、烟火报警器等各系统状态,及时发现和报告隐患。

  虽然同在一个单位,但夫妻俩的班次却不同,只有在下午吃饭时才能见面。边吃晚饭,边通过视频和家人聊天,是夫妻俩一天当中最温馨的时光。短暂的相聚之后,他们又奔赴各自岗位,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转而继续忙碌。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