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好风光】响鼓重锤战昆仑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成功实践综述之五

2020年09月19日 09:31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翔报道金秋九月丰收季,叶城县萨依巴格乡古勒巴格村村民古丽娜尔·麦麦提吐尔逊一家时不时坐在一起,算算卖核桃、务工的收入,看看钱包又鼓了多少。

  小小核桃让古丽娜尔一家去年脱了贫——种核桃,企业兜底收购,销售无忧;剥核桃,在村办工厂上班,多劳多得。这几年的每一笔收入,古丽娜尔都在家庭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

  村民的一本本小账,合在一起就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一本大账。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较多。特别是南疆四地州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占“三区三州”近一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些年新疆脱贫攻坚的号角嘹亮,决战的鼓点激越。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区上下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力度,尽锐出战,攻城拔寨,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和重要进展。

  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庄严承诺和“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铮铮誓言中,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黎元为先,宵衣旰食

  皮山县阔什塔格镇其格勒克村村民克热木·玉素普,曾经大多数时间,都躺在简易土墙垒起的家中,望向屋外早已撂荒的田地,整个人毫无生气。

  克热木是曾经数量庞大的贫困群体中的一员。新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大多数贫困县位于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或者处于群山之中,环境艰苦、交通闭塞,是深度贫困集中连片地区。

  2014年,新疆的贫困发生率为19.4%,其中南疆四地州贫困发生率为32.4%,脱贫任务异常艰巨。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贫困家庭渴望摆脱贫困的目光。

  问题越是集中,困难越是突出,越需要超凡的智慧和毅力。

  “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对南疆发展,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特殊政策,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成为全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一系列特殊的财政、投资、金融、人才政策向南疆四地州倾斜,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去推进,并专门召开南疆工作会议,举全疆之力、集全疆之智,推进南疆四地州稳定与发展。

  2015年至2018年,全区安排下达到南疆四地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全区资金总规模的80%以上,安排下达到深度贫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到85%以上。今年这两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更是分别占到了90.57%、91.22%,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栉风沐雨,呕心沥血。各级干部进农家、说农话、暖农心,润物无声的变化发生,无数贫困户的命运改变。

  补齐短板,誓破楼兰

  伽师县江巴孜乡依排克其村村民穆萨·阿西木依稀记得通水那天,他一起床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水龙头接了杯水,送入口中——没有直接咽下,而是含在嘴中细细地“咂”了一会儿,随即一饮而尽,“嗯!甜!”

  生活在伽师县的百姓,多年来难寻一口干净水。氟砷超标的苦咸水,带来各类疾病,威胁着当地群众的健康。

  脱贫攻坚战越到最后,要啃下的就是这样一个个事关民生的硬骨头。

  战鼓擂响!不惜代价保障贫困地区百姓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惠民饮水工程迅速推进。

  今年夏季,以伽师县为主的最后1.53万人喝上清洁甘甜的“放心水”,困扰几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补齐最大短板,是脱贫攻坚的必答题。

  2019年5月,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喀普喀村村民斯迪克·萨提瓦尔迪一家坐上满载家什的货车,离开了帕米尔高原深处的家,入住易地扶贫搬迁点“丝路佳苑”小区。

  从山高坡陡、环境恶劣的山区彻底走出来,祖祖辈辈的梦想到斯迪克这一代终成现实。

  换了新天地,开启新生活。放下羊鞭,斯迪克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技能培训,学得一手房屋装修技术,月收入近3000元。孩子上学也不再是难事,出家门进校门,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让斯迪克直呼赶上了好时代。

  去年入冬前,新疆最后一批贫困农牧民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原深山和沙漠腹地搬出,迁到绿洲、平原,住进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建设的安全住房,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40146户16.94万人喜迁新居。

  在帮助搬迁群众挪穷窝、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各级政府还积极吸引企业入驻,鼓励村民就近就地就业,让搬迁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

  千年圆梦在今朝,不破楼兰誓不还。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五通七有”已基本实现——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贫困人口住危房彻底成为历史。基础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所有贫困村通硬化路、通动力电。

  生活好了,信心足了。走在乡间,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句句真挚的感谢,汇聚成一股暖流,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凝聚力,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打下坚实的民心基础。

  聚力总攻,铁定打赢

  如今,克热木屋外的撂荒地已生长出一片黄绿相间的金银花,原本“干打垒”的旧屋,也换成了崭新的安居房。

  去年,一家中草药企业落户皮山县,2000多亩中草药的种植随即铺开。其格勒克村试种了200多亩金银花,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引导下,克热木加入了特色种植的队伍。

  试种亩产100公斤,明年产量更高,收购价每公斤200元以上。“啥也不说了,指着它,我今年铁定翻身!”克热木笑得很夸张,似乎把多年失去的欢笑,一次性都补了回来。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贫困地区拔穷根,发展产业是根本。

  2018年,新疆全面启动实施《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在精准施策、资金支持等方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统筹各类帮扶力量,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在产业带动上下功夫,带动贫困农民分享收益。

  短短两年时间,叶城的肉鸽、策勒的种兔、莎车的万寿菊、于田的玫瑰花……贫困地区纷纷打出产业新名片,有力拉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增强了“造血”功能。

  截至2019年底,新疆累计实现73.76万户292.32万人脱贫、3107个贫困村退出、25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24%。

  剩下最难攻的堡垒,星罗棋布地分布于群山脚下。在脱贫攻坚战最后关头,今年必须实现全区剩余16.58万贫困人口脱贫、559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摘帽。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今年1月,新疆对10个贫困县、559个未退出贫困村开展挂牌督战,分县分村,精准施策,一级督一级。

  各个战场,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向深度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挂牌督战县实施扶贫项目1538个,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80亿元,“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总体解决,挂牌督战县和村涉及脱贫底线任务的扶贫项目已全部建成。

  为预防返贫,新疆运用大数据建立“红橙黄绿”四色信号灯分级预警,在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后,优先解决就业,对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家庭采取增设公益性岗位、政策兜底的方式进行帮扶。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越到最后时刻,越要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秉持决战决胜的信念,新疆脱贫攻坚战正向着最后的胜利,冲刺!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