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0日 09:38 来源:新疆日报
[编者按]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民族团结和谐,宗教和睦和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南疆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本报今起推出“行走南疆”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采访和观察,记录南疆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新疆日报讯(记者隋云雁报道)巍巍天山,莽莽昆仑。两者之间的大漠戈壁、河流山川,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星星点点的绿洲,组成了广袤的南疆。
受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影响,南疆经济基础薄弱,加之长期深受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之害,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许多群众被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发展动力不足。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随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天山南北春潮浩荡、生机勃发。如今的南疆大地稳定和谐,活力释放,人心稳了,心气顺了,合力足了。
“棋眼”,活了。
人心思稳: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铜器铺里叮叮咣咣,挂毯铺里琳琅满目,烤包子店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漫步在秋日喀什古城景区,曲径通幽,花团锦簇,找个民俗风情浓郁的角落喝一杯咖啡,“岁月静好”的味道就在咖啡的香气里。
今年34岁的麦尔丹是土生土长的喀什人,2017年在古城开了“老城角落”咖啡馆。两层楼的空间,被这位文艺情怀满满的店主装饰得很有范儿,成了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
“这几年,南疆最根本的变化在于从曾经的暴恐案件频发,到实现社会持续和谐稳定。”9月16日,麦尔丹说。开店以来,他的微信好友数量每日攀升,现在已近5000人,大部分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麦尔丹说,他赶上了好时代,和谐稳定的环境让新疆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古城游客数量这几年不断刷新纪录。旺季时,店里每天营业额都超过1万元。
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让南疆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市场欣欣向荣,让更多像麦尔丹这样的“追梦人”逐梦前行。
作为喀什古城的常客,新疆金洋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向军每年要来这里三四十趟,“都是陪外地来的客户、亲朋好友领略古城民俗,品尝特色美食。”从甘肃来新疆的日子长了,他已是地道的喀什人了,介绍起景点和美食比导游还专业。“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李向军说。
今年3月,南疆首个万达广场在喀什市开工建设,投资方金洋芋公司投入了30亿元。这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李向军一一遥指介绍:“年底前你再来看,这边的万达广场和那边的一期住宅就封顶了。等万达广场开业,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如今,社会稳定为南疆注入强劲发展动力,带来了旺盛人气和干事信心。
“我们公司有200多名员工,75%以上都是年轻人。这几年很多在外读书的学生毕业后都愿意回来工作生活,我们还有从内地来的员工呢。”李向军说。
人心思齐: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9月14日一早,柯坪县启浪乡努尔巴格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章祥放眼向棉花地望去,100多亩连片土地看不到尽头,部分棉桃已经绽放。秋日阳光暖暖的,刘章祥的心情很愉悦。
这几天,他一直在网上查询棉花价格。“目前看和去年差不多,我就放心了。”刘章祥说。今年春天,他说服村民把水渠改造成棉田,增加种植面积。如今占地300亩的水渠有近200亩已经成了棉田。
刘章祥会说流利的维吾尔语,更精通棉田管理,不少村民都是他手把手教会种棉花的,他的工作也得到村民大力支持。“今年收成不错,气候好,棉田管理得也好。昨天还有村民告诉我,明年要把两条尚未改造的水渠变成棉田。”
“各族干部群众有事一起商量,有了共识一起努力,我们的心更齐了。”刘章祥说。
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也是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驻疏附县站敏乡艾日克贝西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董梅的切身感受。
今年5月,疏附县农业局195个温室大棚项目落户艾日克贝西村,到9月16日,108个大棚建设已基本完工,其余87个正在进行最后的保温处理。
村里有个微信群,名叫“大棚建设”,成员有驻村干部、村干部、施工人员和村民。施工现场忙,微信群也很热闹,大家有问题,有好的建议,都在这里提出来。
工地负责人徐其志告诉记者:“我们需要短期工,只要在群里喊一声,一会儿村民就到位了。参与建设的村民有260多名。”
“有什么事我们根本不用动员,大伙干劲十足。”董梅说。
村民艾麦提江·买买提正在做大棚后墙保温处理,自工地开工以来他就加入了建设队伍。“这些年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大家都愿意跟着他们干事。”他说。
人心齐了,日子火了,幸福来了。
人心思进:
“不愿‘等靠要’,劳动最光荣”
木材厂机器轰鸣声中,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尤喀克喀拉喀勒村村民赛买提·萨力和工友们正在切割木板,眼神专注认真。
赛买提说:“除了上班和种地,我还种了3个大棚的蔬菜,养了2头牛、10只羊。每天都挺忙的,但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赛买提的大女儿在内高班上学,这件事是他的骄傲。女儿经常给他介绍内地的发展情况,他盼着3个孩子都能上好的大学,还想一家人去内地旅游。
赛买提感慨地说,现在大家都想着挣钱,谁有空理会那些极端思想呢,那都是让人愚昧落后的东西。“远离极端主义,我感到村里空气都清新了,眼前都亮堂了。”他说。
行走在南疆,一幅幅和谐、团结、奋斗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阿克陶县塔尔塔吉克族乡库祖村村民塔依尔·卡吾里今年48岁,这位塔吉克族汉子是村里有名的施工队长,带着村民一起忙建设。
“今年从3月开始就忙得不行,到现在我们已经接了7个工程,经常是几个活儿同时干。”塔依尔说,施工队有40多人,懂各种技术,修路、修水渠、打地坪、改造房屋,这些活儿都不在话下。
“感谢党的惠民政策,让我们的增收渠道多了,大家也比以前更勤快了。”塔依尔说。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苏盖特博斯坦村,拥有4个标准化圈舍的养殖合作社承载起村民脱贫增收的希望。合作社负责人阿布里克木·阿布地克热木说,合作社目前养了4000多只羊,还通过嫁接改良了红枣品质,探索树下养殖黑鸡,致富路越走越宽。
多年创业,阿布里克木掌握了财务管理、疫病防治等知识。尊重科学、崇尚知识在南疆农村已成新风尚。“生产标准化、饲料配方化、疾病防疫标准化、品种良种化,合作社才能做大做强。”他说。
“现在大家不再想着‘等靠要’,懂得劳动最光荣。村民思想变了之后,能看到的是庭院变整洁了,房屋变干净了,地里的杂草变少了。”阿布里克木说。
所见所闻,皆是新风貌。活力四射的南疆处处欢声笑语,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