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好风光 • 行走南疆⑤】心里亮堂了——时代的春风拂心田

2020年09月24日 09:47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拍热扎提 · 阿不都报道)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里,姑娘小伙儿跳着开场舞;莎车县乡村蔬菜大棚里,技术员手把手教村民打杈掐尖;皮山县挂满枝头的红枣地里,村民忙着拍视频发抖音……一幅幅画面,浓缩了南疆这些年的生产生活变化。

  显而易见的变化背后,是南疆人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有力促进了南疆的发展,各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日的南疆,到处可见各族群众忙着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学习掌握就业技能的场景,到处可见各族群众积极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场景。他们的眼界开阔了,心里亮堂了。

  村里风气好了

  “柔腕、点肩、伴着节奏旋转……”9月16日清晨,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村委会大院里,阿孜古丽 · 肉孜买买提与舞伴们正在为即将进行的演出排练。“我们在为新歌《美丽喀尔赛》伴舞,这首歌唱的是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要跳出精气神来,让乡亲们一看就被感染到。”阿孜古丽说。

  从小就喜欢跳舞的阿孜古丽,如今是村文艺演出队骨干。“以前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别说跳舞了,看歌舞节目都不行。”阿孜古丽回忆着。

  现在村里变了样,风气越来越好,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我们镇上的青年还自办了广播栏目‘喀尔赛之声’,主要传播优秀文艺作品、现代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还有身边的榜样故事,我学到了很多。”阿孜古丽说。

  汲取了精神食粮的各族群众,正以崭新的面貌奋力发展。

  和田市伊里其乡阿克铁热克村因为民风淳、村风正,成为当地首个“无诉讼村”。

  欠钱不还的、用了别人的装载机不付租金的、发生口角打架的……阿克铁热克村党支部书记图尔荪古丽 · 艾则孜刚到村里时,每天解决的都是这一类“鸡毛蒜皮”。她告诉记者:“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程度不高,不懂法律法规,导致矛盾纠纷不断。”

  随着和田市人民法院“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村里成立了法律服务站,有了人民调解员、平安志愿者和法律顾问。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入户宣讲政策法规等,村民渐渐有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

  “现在村民越来越讲道理,更可喜的是,他们从‘看热闹’逐渐向‘看门道’转变。”图尔荪古丽说,“村民心里有杆秤,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越来越清楚,大家现在都一门心思奔小康。”

  学习劲头足了

  “阿尔祖古丽主任,你考考我,看看我最近普通话有没有进步?”9月17日,在洛浦县山普鲁镇库尔巴格村教室里,村民们争相向村妇联主任阿尔祖古丽 · 库尔班尼亚孜请教。

  3年前,阿尔祖古丽还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

  “孩子写作业,读课外书,我根本辅导不上。”阿尔祖古丽意识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2016年,村里开办了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她第一个报名。她还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音频学习资料、动画片光碟,一边做家务一边跟着学。

  勤奋好学的阿尔祖古丽引起了工作队的注意,被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如今,参加普通话比赛、开展入户走访、贫困户信息核查录入等工作,她都能独立承担。她成了村里妇女学习的榜样。“我感觉我的人生路变宽了。”阿尔祖古丽说。

  南疆普遍开展的增长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的大培训,使各族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

  29岁的麦尔旦 · 乃麦提出生在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兰干村,15岁时,他跟着打馕师傅学手艺,每天起早贪黑、被馕坑里的热浪炙烤、周而复始的简单操作,让他后悔入了这一行。

  “年初到了阿克苏馕产业园,刷新了我对馕的认识。”麦尔旦打开了话匣子,“面粉加多少水和干酵母发酵多长时间、每个馕坯有多重……以前打馕全凭感觉和经验,现在从馕的种类,到原材料的配比都是按照标准程序操作,大家一个比一个学得快。”

  麦尔旦现在是馕产业园的打馕师,有4个电气馕坑,带着14个徒弟,每个月纯收入1.5万元。从柴火馕坑,到煤炭馕坑,再到电气馕坑;从家庭自食,到店面零售,再到产业化发展。麦尔旦见证了打馕行业的转变,新的打馕技艺更让他的生活充满希望。

  2014年至2019年,南疆地区年均培训人数达45.14万人次。参训人员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绝大多数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实现稳定就业。

  新型农民多了

  教老乡们直播卖货技巧、设计新包装、为网店涨粉……这几天,喀什易家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阿娜海娜 · 艾力格外忙碌。

  阿娜海娜是伽师县巴仁镇人,曾在乌鲁木齐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2013年回乡探亲,我觉得家乡变化很大,有很多发展机会。”阿娜海娜回到了家乡,她从销售鲜果开始,再到教村民直播技巧,让他们自己卖货。

  “拿核桃来说,如果农民自己在网上卖货,挣的钱是卖给收购商的一倍多。现在,只要到农村讲课,我就会讲线上卖货、线上直播,大家都很喜欢听,每次下课后大家都把我围起来问个不停。”阿娜海娜说。

  阿娜海娜还培养了专业直播主持人,和农民一起现场直播。“我想尽己所能把电商经验分享给大家,帮老乡们脱贫致富。”阿娜海娜说。

  这两年,像阿娜海娜这样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村直播带货的培训带头人不断涌现。互联网迅速改变了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方式。

  在和田县英艾日克乡栏杆村,村民阿瓦妮莎 · 麦提吐尔地有两个身份:村委会厨师和微商。

  有了智能手机后,阿瓦妮莎注册了自己的平台,加入到微商行列。

  “第一单卖了两双鞋,挣了15元,我特别开心。”阿瓦妮莎说,“现在,我的顾客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多。”加上当厨师的收入,如今,阿瓦妮莎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

  信息共享,让曾经偏远的南疆和外界互联互通,没有了阻隔和距离。

  如今,南疆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越来越多的人像阿娜海娜和阿瓦妮莎一样,成为触网“新农人”。心里亮堂了,面貌改变了,生活也现代了。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