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8日 09:51 来源:新疆日报
近日,《新疆日报》刊发了一组“行走南疆”的报道,通过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南疆大地的各族群众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新车子,日子越过越红火,笑容越来越舒心,这一切令人欣喜的变化源于一个朴素的真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为劳动者稳定就业、持续就业、长期就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让越来越多勤劳的双手掌握了打开幸福生活大门的“钥匙”。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对百姓而言,劳动是改变生活、创造幸福最可靠最根本的方式。落实在具体生产生活中,或许是自己亲手加工出来的产品得到顾客肯定与赞誉时的自豪,或许是领到工资后为孩子购置新衣和书本时的喜悦——劳动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最踏实和最值得骄傲的。而当下谈“劳动”并非只是干活卖力气那么简单,尤其是在深度贫困的南疆四地州,怎样改善当地的劳动环境质量、让当地群众拥有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能力、激发出他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劳动原动力,这些都是促进劳动就业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自治区近年来一方面加强产业建设,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更好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保障各族劳动者自主就业、稳定就业,从客观“硬件”到主观“软件”都为高质量的劳动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些积极推动就业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依法帮助劳动者快速掌握适应时代的劳动技能,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最基础的保障,能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原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劳动,并对开创美好生活有了主动性和自信心。
当劳动就业成为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主动的选择时,南疆各地的人们不仅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劳动最深刻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它能打破闭塞落后的氛围、破除陈旧顽固的认知、激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原动力,树立脱贫增收“我能行”的信心,斩断贫困滋生蔓延的“穷根”。就像和田县的村民阿卜杜合力力·阿卜杜拉所说的那样,“以前大家的想法都是凑合过日子,想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挣钱,也没有很强的动力”,如今就业有渠道,增收有门路,千千万万像阿卜杜合力力一样的村民鼓足了干劲奔好日子。据统计,2014年至2019年底,新疆共有22个贫困县摘帽、310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9.4%降至1.24%。
幸福不会从天降,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区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的基础上,各族劳动者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脚步必将更为坚定、更加有力。(张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