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贫困村青年的“新营生”

2020年09月28日 10:34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7日电 题:南疆贫困村青年的“新营生”

  新华社记者高晗、胡虎虎

  南疆四地州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就业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近日,记者来到新疆10个未摘帽贫困县部分贫困村,看到农村青年不再是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他们富有活力、充满干劲,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力军,就业理念变了,挣钱的营生也多了,脱贫致富更容易了。

  核桃之乡“新”员工

  每年9月,是“90后”核桃分拣员布买热木·吾买尔最忙碌的时候。

  布买热木·吾买尔在叶城县核桃交易中心工作。金秋时节,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58万亩的核桃进入采收季,交易中心内的核桃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包。

  在集产销于一体的叶城县核桃交易中心分拣车间内,只见堆积如山的核桃正在脱皮,工人们正在分拣破壳机破壳后的核桃。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布买热木·吾买尔大声说:“给核桃脱青皮主要是机器在做,我只需要把没有完全脱皮的核桃分拣出来,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的工资。”

  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布买热木·吾买尔告诉记者:“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我只想努力工作赚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叶城县有着“核桃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当地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业的背景下,核桃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金果”。如今,越来越多像布买热木·吾买尔一样,以往靠种核桃赚取微薄收入的农民,现在成为一名产业工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

  馕城新“馕人”

  去年12月,经朋友介绍,“90后”阿布都艾尼·依马木来到开在家门口的馕产业园就业。

  一到馕坑前,阿布都艾尼·依马木仿佛变了一个人,立即化身“馕人”进入工作状态。

  只见他将面团按成圆饼状,并在宛如“盆地”般的馕坯上撒上芝麻,再洒点盐水。待馕坑温度烧到250至300摄氏度后,他趴在馕坑上,手伸进馕坑里,一个个馕坯被贴到了坑壁上。

  休息的间隙,洁白的馕坯开始从边缘凸起处渐渐泛黄,随着时间的推移,馕坯慢慢鼓起了“肚皮”,这时便能够闻到馕坑中散发出的香气——馕该出炉了。

  打开馕坑的铁皮盖子,只见馕已经变得焦黄,从边缘处慢慢向内卷起,他用铁钩子将馕钩上来,慢慢地在桌子上垒成一座“山”的形状。

  阿布都艾尼·依马木从烟雾弥漫的土馕坑,到现代化标准的电气馕坑,虽然有多年的打馕经验,传统的打馕手艺遇到如今工厂式、流水线式的作业,颇有“水土不服”之感。

  阿布都艾尼·依马木说:“刚开始的时候,把握不好火候,电加温不同于柴火,经常会把馕烤焦,次品率比较高。”

  不过年轻人学得快,适应能力强,阿布都艾尼·依马木成长为可以带学徒的打馕熟练工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

  阿布都艾尼·依马木说:“一个月稳定收入4000多元的工资,年底脱贫后,明年争取买辆车。”

  近年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大力发展馕产业,以产业扶贫方式,促进脱贫攻坚。据不完全统计,新疆目前已有5万余户家庭通过打馕脱贫致富。

  “00后”带货“古丽”

  近年来,因从事网络直播带货,18岁的努热曼古丽·图热荪江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努热曼古丽从洛浦县职业高中毕业后,经学校推荐,通过选拔,从8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洛蓝古丽”团队工作。

  她和同伴们的主要任务是,在网络平台轮班直播,推广来自洛浦县扶贫车间和农户的优质农产品,并发货销往全国各地。

  洛浦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新疆和田地区5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当地为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通过招商引资,聘请来自西安的团队负责运营电子商务产业园。

  团队负责人郭润泽介绍,在招聘中,会优先保障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年轻人。这为像努热曼古丽一样的毕业生带来了机遇。

  从刚入职起,努热曼古丽就跟着专业老师学习电商直播相关知识,同时,还强化普通话训练。努热曼古丽回忆说:“4月开始直播的时候,因为害羞,我们还要躲在房间里,拉上帘子。”记者来访时,她正在镜头前大方跳舞,并用极快的语速推介产自当地的玫瑰花茶,大厅内来来往往的人员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发挥。

  地理位置的闭塞并未浇灭她对梦想的热情。“从小到大,和田市是我去过的最大的城市。”努热曼古丽笑着说,“但我们现在卖的东西,都到了广州。”在共同努力下,她所在团队的发货量目前日均在250单左右。

  近年来,新疆聚焦劳动就业重点群体和深度贫困地区,大力实施就业惠民工程,持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在脱贫攻坚的奋斗路上,像努热曼古丽一样的年轻人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新营生”,他们不仅实现了就业的愿望,同时也为家乡脱贫攻坚贡献着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