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改”出新生活——乌鲁木齐老旧小区“变身记”

2020年09月29日 11:54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每个城市都逐渐形成了老城和新城并存的格局。新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宽敞明亮、高端大气;老城,久经岁月的老旧楼房,墙面斑驳、基础设施老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乌鲁木齐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既要做好城市的“增量”,也要优化城市的“存量”。从2019年起,乌鲁木齐正式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过补短板、强化基础设施;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改造等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9月23日,在高新区(新市区)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第三标段(二毛家属院),施工工人正在进行小区道路铺设。(记者蒋晓 实习记者娜扎开提 · 柯尤木 摄)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王媛媛报道)

  补齐短板

  强化基础设施

  米黄色的墙体,平整的道路,蜘蛛网电线“收”进了地下,高低错落的灌木花卉相映成趣,随处可见散步的居民……9月25日,记者走进头宫社区一运司家属院,很难想象,眼前的楼房已有30多年的历史。

  “改造效果大家都看在眼里,变化太大了,就像搬了个新家。”75岁的居民高思德竖起了大拇指。

  一运司家属院有20栋楼,修建于1987年至2000年,今年改造的内容包括给排水管网改造、屋面防水、楼体粉刷、新增人行道路和小游园、小广场、照明设施以及便于居民休闲活动的桌椅、健身器械等。

  房屋破败、道路坑洼不平、无停车泊位,设施老旧、公共管理服务落后……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历了城市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烦恼。补齐硬件短板则是老旧小区改造的第一步。

  崭新的花岗岩人行道、重新更换的保温窗、外挂式电梯……经过综合改造后的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家属院“颜值”提升。居民金强说:“住了20多年了,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舒心。”

  急居民所急、改居民所需。光华路居民苏雯住在5楼,平时最发愁上下楼,如今,这个烦恼被一部电梯解决了,“以前担心70多岁的父母上下楼,现在有了电梯,十几秒就到楼上了。”

  房屋由“旧”到“新”、道路由“堵”到“疏”、楼道由“乱”到“齐”,紧贴居民需求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使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提升。

  乌鲁木齐市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工程办公室建设管理组组长王鑫说,前期已对老旧小区摸底调查,科学规划,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统筹安排符合条件老旧小区的改造时序,做到“好住”和“好看”相结合。

  根据“三年改完、五年完善”目标,乌鲁木齐力争五年内基本改造完成小区内的绿化、美化、畅通、安全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建设工作。

  “订单”改造

  居民参与改造全程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老旧小区改造中处处体现着不断进步的新理念,“订单式”改造就是最具体的说明。

  9月26日,在高新区(新市区)二毛小区,十几名工人在铺设沥青混凝土。2020年更换小区自来水、排水管网,并整治路面,安装路灯。

  居民赵婷婷说,年初建设部门和社区就开始征集意见,当时她反映的问题是道路坑洼,很多路灯也不亮,如今道路重新平整了,路灯也装上了。

  二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现场负责人曹勇宁说,一开始计划是改造排水管网主线,挖开管网后,发现已经锈迹斑斑,最后连管网支线也进行了更换。

  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时,乌鲁木齐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坚持整治前“问需于民”、整治中“问计于民”、整治后“问效于民”,让居民真正参与到其中。

  高新区(新市区)建设局现场管理人员李俊峰说,根据各老旧小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踏勘,汇集社区、物业和业主意见,分别针对每个小区制定了改造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室内外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力求达到应改尽改、群众满意、一次到位的工作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小区还成立了由物业公司、社区、业主代表组成的协调小组,通过提前发布公告、建立协调机制、制定突发情况应急预案等措施,力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不扰民、改造快、效果好。

  “改什么、怎么改,哪些功能最需要增加,哪些地方最需要改造,群众心里都有本明白账。”沙依巴克区建设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祝左成说,改造前,他们都给居民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只有这样才能真实了解到居民的诉求,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

  “保鲜”小区

  建立长效机制

  老旧小区改造仅仅是其中一个开端,依靠“建”“修”,解决的只是基础条件的问题,要想让改造成果“保鲜”,必须进行长效管理,否则改造成果将付诸东流。

  乌鲁木齐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市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工程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建说,乌鲁木齐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管理全覆盖两项工作一直是统一进行。去年,1294个老旧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全市10余万居民受益。今年逐步完善物业管理服务考核工作、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物业服务市场监管体制。同时创新管理机制,发挥居民的主动性,建立社区、业主、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天山区东后南街社区有13个院落,建于上世纪90年代,1363户,涉及3000多人。

  东后南街社区党委书记杨旭东说,为了让辖区老旧小区实行长效化管理,社区进行了三年的运作,先是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拆除违章建筑物,同时对小区周边车辆进行整治。然后实施“大物业”管理,统一由一家物业公司管理。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居民付书强说:“如今大家自己选的物业,也比较爱惜周边环境卫生。”

  乌鲁木齐市物业监督管理中心主任马强说,乌鲁木齐连续出台十几项措施,包括政策扶持、资金补贴、指导手册等多个方面推进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实施老旧小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模式。今年以来,中心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对业主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下一步继续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居民花钱买服务的意识,促进物业市场公平、公正和良性发展,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多方合力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改造

  乌鲁木齐老旧小区改造,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改造提升的过程中,老旧小区就像一块磁石,将不同行业的市场主体聚合在一起,以需求为导向,以投资拉动消费。

  乌鲁木齐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分为基础类,满足水电气路暖等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完善类,满足加装电梯、绿化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生活便利性需要;提升类,发展养老、托幼、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丰富居民社会服务供给和提升生活品质。

  从升级“硬件”满足“点菜下单”,到再造“软件”建立长效管理,既有一次性的投入,也有细水长流的支出,尤其是完善类和提升类项目光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目前老旧小区改造迫切需要解决市场化、金融化的问题,真正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微利可持续”商业模型建立起来。

  米东区八方小区有43个无人管理院落,去年整合改造后由新疆德裕家祥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统一管理。总经理陈兆龙说,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化改造,需要盘活老旧小区资源。作为物业公司,他们也在考虑在养老等方面拓展服务工作,为后续长效管理奠定基础。

  王鑫说,后期他们在用好中央补助资金、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同时,还将加快建立政府牵头、市场化企业参与、相关部门协助的改造机制和公平的准入制度以及规范的行业监管体系,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及时搭建投融资平台,积极吸引专业机构、房地产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和后续管理,最终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多方共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合力。

  2019年乌鲁木齐

  1294个老旧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10余万居民受益

  2019年乌鲁木齐

  已对147个小区进行了改造,涉及23268户居民

  2020年乌鲁木齐

  已开工建设133个老旧小区,涉及21937户居民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