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30日 09:44 来源:新疆日报
9月27日,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国泰新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基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一期项目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在进行自动化操控。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新疆日报讯(记者王永飞 刘翔 通讯员王前喜报道)金秋九月,记者一行来到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天空的高远和地面的辽阔,让人顿感心胸豁然。五彩湾城区道路宽阔,花团锦簇,透出喜迎国庆的气氛,俨然一个洁净美丽的小城市。
几年前,记者曾到过这里采访,今番重访故地,顿时生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慨。
准东的变化得益于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近几年,作为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所在地,准东一手抓产业链延伸,一手抓污染治理,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准东的产业定位是以实现资源的清洁、高效和高附加值转化为方向,构建一个以煤炭转化为支柱,以下游应用产业链为引领,以文旅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友仁的话来说,就是要把煤炭“吃干榨尽”,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污染还要更少。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准东除了生产煤炭之外,还形成了煤电、煤化工、煤电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体系。
新疆国泰新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产业链延伸史。从煤到甲醇,再到BDO(一种重要的有机和精细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纺织等领域),再到PTMEG(聚四氢呋喃,可用作轮胎、传动带、垫圈等,也可用于涂料、人造革、薄膜等),国泰新华公司的展板上清晰地勾勒出该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的历程。“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这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公司总工程师刘绍波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延伸BDO产业链,把煤炭资源转化成更高端的产品,创造更好的效益。”
准东对煤炭的转化利用最有说服力的项目要数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了。在该工程起点±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一个小小的机器人正在对设备进行巡检,变电桩时不时传出“呲呲”的电流声,两根电线将电流输送到3293公里外的安徽古泉换流站。昌吉换流站副站长王鸿介绍,自2018年10月13日开始输电,截至今年9月29日,已经累计输送电量527.987亿千瓦时。“这些电需要消耗煤1622万吨。其中,准东电厂发的煤电占到59.25%,需要在准东就地消耗煤961万吨。这些煤不用运往内地,既减少了新疆本地拉运煤炭造成的粉尘污染,也减少了内地用煤发电造成的污染。”
除了延伸产业链,准东还下大力气进行污染防治,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9年燃煤电厂全面完成全工况脱硝改造,常态化开展柴油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工作,真刀实枪压减高耗能、高污染的电解铝产能,投资7000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
在准东能源馆参观时,展台上长长的蓝色管道状模型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讲解员说,这是密闭式输煤管廊,在偌大的准东是看不见运煤车的,哪个企业需要用煤,就通过这种管廊密闭式直接从煤矿运到企业,有效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如今,准东已经建成这样的管廊128公里,基本实现“用煤企业不见煤,产渣企业不见灰”。
在坚持绿色发展前提下,准东的经济指标也走出了上扬曲线。在两次突发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今年前8个月,准东生产总值增长22%,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长50%,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4亿元……
能源馆展览的结尾,一面墙上展出的是准东的风景照,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成群的野生动物,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