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 我们这样走过】吊车司机见证中欧班列发运之变

2020年10月13日 13:12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吊车司机汪银祥驾驶吊车搬运集装箱。(受访者供图)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唐红梅报道)30岁的汪银祥从来不避讳谈工资。从月薪3000元到月收入超过20000元,他直言,这是沾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的光。

  作为一名吊车司机,汪银祥在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以下简称:集结中心)周边工作了6年,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将一个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码放上列车,列车再运载这些货物去往中亚、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10月8日,汪银祥正在吊运即将发往中亚的集装箱。

  伸缩、侧移、抓取、起吊、转向、摆放,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汪银祥仅用了2分多钟,就将货物整齐地码放在了指定位置。

  “我吊运的集装箱越多,收入也就越高。”汪银祥说,他也是通过这一个个的集装箱,见证着中欧班列的发运之变。

  汪银祥说,他从甘肃来乌鲁木齐发展,2014年就在这里开吊车,当时老的集结中心场站还是一个货场,只能见到零散的箱子,发运货物也很单一,他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是常事。

  2015年11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开始规划建设,集结中心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核心板块。

  这一年,汪银祥看到了自己工作的前景,他在乌鲁木齐结了婚,决定留下来长期发展。

  2016年,国家发改委在《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中,把乌鲁木齐确定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之一。

  也是从那时开始,汪银祥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集装箱。

  “来发运的企业多了,货品也多了,我也忙起来了。”汪银祥说,那一年,他每月收入能保持在五六千元,最高时可拿到八千元。

  从2017年开始,国际陆港区陆续引进了知名的商贸物流、跨境电商企业,带动实体经济发展,隔壁的白鸟湖片区也落地了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很多企业借助中欧班列,将市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拓展。

  这一年,汪银祥把房子买在了白鸟湖片区。

  汪银祥说,中欧班列运载货物由最初的日用百货、服装产品拓展至汽车零件、机械设备、电子配件及地产农产品等200多个品类。

  2018年8月,集结中心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到一期项目顺利完成仅用了3个月时间。

  “我现在工作的场地就是扩建后的集结中心。”汪银祥说,这里新建了铁路作业区装卸设施、整车货物作业仓库、场内信息系统等,功能更加完善。

  近两年,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发展层次日益提高,先后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全国重点建设的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国际陆港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商贸物流发展领域已纳入国家层面序列。

  “现在我觉得我的工作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自豪感。”汪银祥说,通过他的双手,一个个集装箱装上列车,走向国外,我国的商品越来越被世界各国认可。

  8月以来,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单月开行数量同比增长约21%。汪银祥一直坚守岗位,40多天完成了近2000个集装箱的装卸,月收入超过20000元。

  截至目前,从国际陆港区集结中心发出的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4000多列,开行线路达21条,通达中亚及欧洲19个国家、26个城市。

  汪银祥对今后的发展也有了规划。

  “以后集装箱会越来越多,我想组建一支吊车队伍,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靠着中欧班列一直干下去。”汪银祥说。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