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 09:57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10月12日清晨,村民萨拉依丁·库尼杜孜的物业服务队就开始忙碌起来,在垃圾清运车等环卫机具的作业声中,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开始了新的一天。
前些年,萨拉依丁一直在乌什县城务工,2019年底回村创业。他感慨,以前,村子是落后贫穷的“空壳村”,现在是充满希望的幸福村。
产业夯实脱贫路
“这两头母牛刚怀孕,等小牛生下来,我就能增收3万元了。”村民艾尼·巴拉提指着牛圈里悠闲吃草的4头牛说。
“人均1头牛,全家吃穿不发愁;人均2头牛,全家日子乐悠悠;人均3头牛,汽车开到家门口。”提起养牛增收,村干部图尔贡·亚森说起了顺口溜。
家里养有5头牛的图尔贡告诉记者,这个顺口溜是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驻吉格代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高利军编的。村民育肥1头牛,可增收5000元左右,等母牛下了牛犊,可增收上万元。有着470余户农户的吉格代力克村,原本很少有人养牛,正是因为找准了这条增收路,现在有400户养牛,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村。
在人均耕地较少的吉格代力克村,记者还看到连片的蔬菜种植大棚和黑木耳栽培大棚,林果种植加工、土地流转、家具制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服装加工厂等。掩映在狭长林带中的村庄因为有了不同类型扶贫产业的点缀,不再空旷沉寂,处处透露着生机。
技能充实增收路
从家到村里的沙发加工厂,阿依先木古丽·托合提走路只需10分钟。2017年之前,她只是一名家庭妇女,现在已成了技术娴熟的沙发组装工人。“活不累,还能照顾家,月工资2000多元。”她满意地说。
在从北疆引进村的沙发加工厂里,还有裁剪、雕刻等工种。内地来的雕刻师傅龚耀山说,村民在这里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一技之长,以后走出去赚更多钱的底气会更足。
拥有果树修剪技术的麦合麦提·合力力等十几名村民,计划把收购的核桃销售完后,利用即将到来的“冬季攻势”培训,教乡亲们怎样管理好果树。
“以前大家口袋空、脑袋空,农闲时生活特别枯燥。有了技能后,发现可干的事情太多了,赚钱的门路也很多。”麦合麦提说,2017年,他学会果树修剪技术后帮邻居修剪嫁接核桃树,当年邻居家核桃产量翻倍。
村民如斯太木·亚森曾因缺乏技能四处打零工,每月仅赚1000多元。去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到温宿县一家制砖厂工作,有了制砖手艺后月工资3000多元。今年,他把妻子也带去打工。“党的就业政策太好了!”如斯太木感慨。
现在,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700多人次,富余劳动力就业率达100%。
设施铺实小康路
每天忙完果园里的农活,72岁的图尔荪·托合提都会在院墙黑板上写下几行粉笔字,内容全是感恩党、感恩祖国和憧憬美好生活的。
“我家离村委会3公里,尽管住得偏,但工作队和村‘两委’没有忽略我们,经常入户帮助我家解决问题,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图尔荪说。
说到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凯合日曼·阿伍提竖起了大拇指。他说,2017年之前,村里没有一段硬化路面,雨天路上全是泥。由于路难行,离村委会较远的村民,平时不愿到村委会去,不同村民小组的村民也不怎么走动。
短短3年间,村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村近10公里的道路全变成柏油路,住房全变成安居房,文化小广场、创业小广场、幼儿园、医务室一应俱全,家家户户建起了清一色的门楼、外墙和绿化带,还有了像城里一样的物业管理服务。
“我们村原来是落后村、深度贫困村。”吉格代力克村党支部书记帕尔哈提·努尔东说,2017年,他刚到这个村时,对村里的脱贫工作心里没底。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村“两委”把一项项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全村164户贫困户逐年减少,去年底整村实现了脱贫,这让他越干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