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 15:45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花红、柳绿,市民在人民公园休闲。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郭军鸽报道)10月,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欣赏乌鲁木齐别样的秋色之美。
“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出硬招、下重拳,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首府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这是污染防治措施更精准科学的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日趋完善、政策频频出台。
大气污染防治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五年来,乌鲁木齐市先后出台《乌鲁木齐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保护约谈办法(试行)》《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推动首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制度文件的出台,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日益完善的制度体系也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李新生说。
五年来,污染防治制度系统推进的同时,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还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压实到各区(县)、各部门,将责任传导到每一处“神经末梢”,形成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合力。
用硬措施来应对硬挑战。乌鲁木齐市还修订了《乌鲁木齐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首次编制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明确全市各工业企业、移动源、道路扬尘源和施工扬尘源在不同预警条件下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减排量。
从“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到柴窝堡湖生态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已闭坑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制度完善,各级联动,综合施策,乌鲁木齐合力绘就青山绿水、诗意栖居的美好图景。
——这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加快的五年,更多的蓝天、更清新的空气,给乌鲁木齐人带来持续提升的幸福感。
近日的一场秋雨使乌鲁木齐的天空更蓝,63岁的市民曾萍荣带着孙女去红山公园游玩。“天很蓝,空气也很新鲜,感觉不错。”曾萍荣说。
“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市强力推进“蓝天工程”,加快“天变蓝”项目;调整供热能源结构,加大减煤力度;重污染、高消耗项目坚决拒之门外,低端落后产业加速调整淘汰……
“我们还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建立环保督察常态长效制度,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解决的突出问题,办成了一批长期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葛广峰说。
真刀真枪,换回蓝天白云。
“与2015年同期相比,2019年全市优良天数增加21天,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6.7%、28.8%,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乌鲁木齐市的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葛广峰说。
着力削减污染存量、严格控制污染增量、持续降低污染总量,如今,即使在冬季供暖期, 乌鲁木齐“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优良天数也在逐年增多。
2019年至2020年采暖季,乌鲁木齐市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采暖季,全市达标(优良)天数114天,同比增加26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减少16.8%,达到2013年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
天蓝、水清,绿意盎然的南湖市民广场。
——这是绿色发展理念更深入人心的五年,更多乌鲁木齐人知行合一,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家住平川路的王勇有19年的驾龄,可最近几年,他和家人却不怎么开车了。“现在都提倡环保,坐公交车、BRT到哪儿去也都很方便。”王勇说。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是某些人、某些部门的事。让美丽首府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是践行者。
从小在湖边长大的达坂城区柴源村村民亚森·库尔那,现在是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名生态巡护员。“不仅有补贴,还解决了我的就业。”亚森·库尔那说,“生态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
“十三五”期间,无论市区还是乡村,无论产业体系还是空间格局,乌鲁木齐都向着更绿色、更健康的道路前进。
全民义务植树、践行垃圾分类、开展光盘行动、推广节能家电、资源回收……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加快推动着这座城市形成更绿色、更环保的新风尚。
五年来,乌鲁木齐市持续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日、绿色骑行、环保志愿者公益行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让绿色发展理念更深入人心。
蓝天如幕,浮云如棉。今天的乌鲁木齐,蔚蓝天空下,是一幅幅幸福生活的动人场景。(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回眸“十三五”·数字看变化
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与2015年同期相比,2019年全市优良天数增加21天,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6.7%、28.8%,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乌鲁木齐市的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乌鲁木齐市截至2019年年底:
12家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200余家涉气企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
完成城乡接合部5.5万台分散燃煤设施拆改,拆除建成区65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窑)炉423台;
关停企业自备电厂11台20.6万千瓦燃煤机组,对3424座、8317亩温室大棚提质改造,减少燃煤128.4万余吨;
新开工项目扬尘防治措施落实率达99%,3000平方米以上的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装置安装率达100%;
累计实施密闭改装车辆1150辆,购置新型环保渣土车800余辆;
新能源公交车所占比例达到30%,绿色公交车辆占公交车总量比例达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