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 11:48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在瑾瑜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观察生产中的发酵乳产品。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江斌伟 王璇摄影报道)五年来,乌鲁木齐家庭农场从注重数量增长到注重质量提升,农民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养殖基地和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在各乡村落地生根,用丰硕成果诠释着“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时代之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联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根植于农村,服务于农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作用凸显。
家庭农场
利用新业态打造新模式
在摇曳的芦苇丛边拍照、迎着秋日暖阳在池边垂钓、林间捡土鸡蛋、在手工坊体验文创乐趣……10月18日,在米东区三只小鸡亲子农场,眼前的田园风光,让这座现代化家庭农场生机焕发,展现着首府农村建设多样化成果。
这五年,随着首府社会化农业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游、周边游、一日游的内涵也在日渐丰富。家庭农场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升级拓展。
在承包农户基础上孕育出来的家庭农场,既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发挥家庭经营的独特优势,又能克服承包农户“小而全”的不足。
从一片荒芜到如今占地面积460余亩的三只小鸡亲子农场,集垂钓、餐饮、采摘、亲子游等十余个乡村游项目,通过线上预约平台,生意日渐红火。
“根据游客的需求进行项目持续创新,我们不断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吸引的游客越来越多。”亲子农场负责人卞庆飞说,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亲子农场日客流量约三百人。
“十三五”期间,市供销社综合采用培训、投资入股、资本合作等方式,引领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自治区级示范社20家、市级示范社25家。
同时,市供销社主动开展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工作,围绕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着力推动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售社会化全程服务,截至目前,托管土地面积达24880亩,有效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首府农业农村部门也在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步伐,着力培育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扶持小农户,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完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帮助小农户加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养殖基地
依托高科技对接大市场
牛圈里,400多头牛犊在阳光下或撒欢或咀嚼草料;挤奶站里,机械化作业下,奶牛们的乳汁哗哗流进容器……坐落在米东区芦草沟乡芦草沟村的瑾瑜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奶牛场,在2013年就建设成为国家奶牛标准化示范场。
合作社法人高小东介绍,奶牛场现有荷斯坦奶牛等800余头,日产鲜奶8吨,年产值1600万元。在乳制品加工中,这家合作社以发酵乳为主打产品,有9款发酵乳产品,以醇正口感博得首府消费者青睐。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民”的模式,实行规模化养殖、工厂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将分散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并引入绿色环保种养循环机制,让现代农业技术有效应用于生产发展壮大。
由于注重科学管理,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合作社缩短了奶牛的产间距,提高了奶产量,目前泌乳牛平均日产量32.7公斤。奶牛场不需要挤奶工,生鲜奶实现机械化挤奶,冷却储藏,冷链运输,打造出“鲜奶全产业链”新发展模式,实现全产业链追溯。
“我们最‘牛’的地方在良种繁育方面拥有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今年自主繁育犊牛400头左右,受胎率达到83%。如今,我们还赶上了饲料补助等好政策,发展驶向快车道。”高小东说。
“十三五”期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首府现代农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首府农业农村部门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养殖业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大力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同时,乌鲁木齐市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加大大牲畜存栏,积极推进牛羊肉基地及奶业基地建设。全市大牲畜存栏从“十二五”末的11.4万头增加到2019年的14.1万头,增长20%,进一步满足了首府市民的肉制品需求。
合作联社
抱团发展呈崛起态势
转变有方向,抱团发展有活力。五年来,随着农民合作社在首府各乡村蓬勃发展,合作联社呈现出崛起态势。
新疆天山和牧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集合14家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在米东区柏杨河乡、铁厂沟镇、三道坝镇、长山子镇、羊毛工镇,分别从事养殖、种植、饲料加工等,抱团发展闯市场。
“组成联合社丰富了产品结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遇到问题时,大家就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联合社负责人刘永刚说,自从2016年联合社成立,社员们群策群力打造了牛羊肉品牌“碱泉子上”,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产品远销天津。
目前,联合社有社员400余人,四年来,社员分红年收益至少增长20%以上。刘永刚认为,创新销售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党的各种惠农政策“让社员们的日子一个赛一个红火”。
“十三五”期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科技创新、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能力、助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线上平台通过大家建、大家用,形成数据流、信息流,有力助推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对接大市场,不断涌现出‘农创客’,开展点对点服务、个性化服务。” 刘永刚说。
市供销社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运营拓展名优特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支持阳光田园、丝路花儿苑等10个集花卉种植、有机蔬菜、餐饮观光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项目建设,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3个,有机整合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促进产业联动、产业集聚、体制创新,实现产业链延伸。
龙头企业
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五年来,首府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模式,带动养殖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一头头体格健壮的公牛正在低头咀嚼草料,一只只多胎羊妈妈身旁依偎着三四只小羊羔……19日,在米东区长山子镇碱梁村,新疆天山皇牛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生机勃勃。
目前,公司除了米东区养殖基地存栏6000头牛外,在吐鲁番养殖基地存栏4000头牛,计划年内将存栏量扩增至6000头,供应首府市场。
“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不断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了新疆皇牛等6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力构建农业产业间协作共享的新机制。
“质量提升”成为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词。新疆天山皇牛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法人吴限光说,通过产业联合体项目实施,实现经济增加值460万元,牛羊养殖效益高于普通养殖户10%,直接或间接带动农业种养植户1200余户,联合体农户比本地农户年户均收入高3000元以上。
乌鲁木齐市财政每年投入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用于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项目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项目的贷款贴息等补助,全市部分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已由初加工、低附加值开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处处长池可钰说,通过合同订单、技术服务、科技培训、品牌共享等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让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在首府落地生根。
回眸“十三五”·数字看变化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20座50吨组装式冷库建设,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到3213家。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800余万元,培育规模化种养殖基地26个,每年带动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
“十三五”以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稳步发展。截至2019年5月,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593家。乌鲁木齐市现有行政村174个,平均每个行政村9家合作社。在农业部门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31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8家、自治区级示范社47家,区(县)级示范社14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