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 16:17 来源:兵团日报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恰塔格乡托万克和田村,到处都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滚滚热潮。
“两年前,我自愿向组织申请,到深度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被派驻任乌什县阿恰塔格乡托万克和田村第一书记。刚来到这里,看着村民们渴望的眼神,我下定决心,乡亲们的事,就是我的事,一定要让村民们尽早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10月20日,十三师火箭农场副政委、兵团驻乌什县阿恰塔格乡托万克和田村第一书记宋长文对笔者说。
两年多来,宋长文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咬紧目标不松劲,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啃下“硬骨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难处着手 精准做好帮扶
怎样整合政策、精准施策,有效帮扶贫困户?宋长文从难处着手,找准切入点,迅速行动起来。
脚上有泥,心中有底。宋长文和村干部摸底走访村里的每家每户,认为托万克和田村致贫的原因主要是人均耕地少、村民主动脱贫的思想动力不足,以及村民缺乏脱贫技能。于是,宋长文带领村干部,对全村贫困人口进行初步分类,实施一户一策,狠抓转移就业促增收、大力发展产业促增收、土地清理再分配促增收、落实生态补偿促增收、落实综合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确保全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图尔荪·托合尼亚孜是托万克和田村的贫困户,宋长文帮助他制定了精准脱贫方案,学习技术,通过转移就业增收。图尔荪·托合尼亚孜经过培训后,成为了村里木材加工厂的一名工人。
“现在,我在木材加工厂每个月的收入有3000多元,离家也近,每天下班回家还能照顾孩子,感谢宋书记给我提供这么好的工作。”图尔荪·托合尼亚孜感激地说道。
如今,像图尔荪·托合尼亚孜一样,村里通过转移就业增收脱贫的已有十几户,他们每家的年收入均超过2万元。
早在2018年,宋长文调研后积极协调引进注册资金100万元的木材加工厂,建成投产后带动本村及周边15名贫困户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同时,协调承包大户投资200万元,新建了1座核桃加工厂,帮助2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要处着力 激发脱贫动力
“只有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才能有效达到扶贫目的,只有通过‘造血式’帮扶,才能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宋长文说。
2019年,十三师火箭农场援助6万余元,为在村居住的260户居民安装惠民小喇叭,定期定点为村民开展农业、养殖技术等专业培训,有效地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
今年51岁的阿卜杜热西提·麦麦提尼亚孜患有先天性驼背,早在2013年时,就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
2018年,通过宋长文的帮助,阿卜杜热西提·麦麦提尼亚孜申请了扶贫贴息小额贷款3万元,买了2头牛,宋长文还为他报了畜牧养殖的培训班,让他通过远程电教系统学习养殖牛的专业技术。在宋长文的建议下,阿卜杜热西提·麦麦提尼亚孜在养殖牛的同时售卖饲料,如今他的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以上。
生活富裕起来了阿卜杜热西提·麦麦提尼亚孜没有忘记乡亲们,他将自己的养殖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向乡亲们讲解传授,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受到村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他现在就是托万克和田村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每做一户贫困户的思想工作时,我们就拿阿卜杜热西提·麦麦提尼亚孜的故事给他讲。”宋长文自豪地说。
高处着眼 培育文明新风
“感谢宋书记和村里的干部们,是他们帮助我们脱了贫、致了富,现在孩子们上学有幼儿园,老人们看病有医院,老了还有养老金,都住上了富民安居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呀!” 村民伊力格尔·巴克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
为使村内各族群众铭记村发展历史,激发各族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2018年,宋长文协调该村“访惠聚”工作队派出单位乌什县人民医院,出资30万元帮助托万克和田村打造村史馆。通过“村发展史专栏”“脱贫攻坚专栏”“荣誉专栏”“文化专栏”和“民族团结一家亲专栏”等主题专栏,集中反映托万克和田村的历史底蕴和在党领导下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巩固脱贫成果,必须高处着眼,培育新风,建设新农村。”宋长文信心满满地说。
托万克和田村党支部通过村民大会与村内群众签订了新的村规民约,从思想行为上引导村民,按村规办事、按民约处事,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2019年底,全村建档贫困户120户404人已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1.45万元,并于当年11月顺利通过自治区第三方退出评估组验收。
如今的托万克和田村,一排排整齐的富民安居房,一条条硬化的田间道路,一座座新建的黑木耳大棚,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农村电网及通信网络全覆盖,实现了幼有所学、老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十足。(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