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3日 11:4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隆重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全球范围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的背景下,第三届进博会是一场特殊的东方之约。
上海,正“全城总动员”,要让进博会越办越好;上海,正在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上海有自己的思路——制定更高的目标,把进博会预案做得更细、创新抓得更实、成效放得更大,努力把第三届进博会办得更出彩、更出色、更有影响力。
“第三届进博会在原有服务基础上,再叠加疫情防控的措施,将让参展客商无感入馆、有序观展、专业采购。”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尚玉英说,第三届进博会上海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一年一度的进博会犹如一次次大考,考验着上海的城市管理能力、城市运营能力和城市辐射能力。进博会也在“倒逼”上海持续“向上生长”,让营商环境更优质,让城市环境更卓越。
管理看“精细”。国庆节前夕,第三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16个保障组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实地实景开展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城市服务保障综合演练。疫情的特殊性“倒逼”上海城市管理进入到“精致绣花”的层级,目标是实现入场的“无感知、不停留、可追溯”。
运营看“智慧”。聚焦“人、物、馆”,紧盯“入城口、居住地、展馆门、活动点、流动中、监测哨”,结合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第三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加紧编织的一张“智慧大网”也已就绪。比如,海关部门推动“智慧旅检”,充分依托大数据平台,不断优化移动巡馆APP、展商“一键呼叫”及配套“海关巡馆定位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展商、展品和展位的精准监管。
辐射看“能级”。与进博会场馆一街之隔的就是“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这一服务进博会的“6+365交易服务平台”。开业至今,绿地贸易港平台累计交易规模已超过500亿元,成功促成50余个大类近5000款进博会同款商品进入国内22个主要省份的流通市场,在助力客商拓展市场的同时,把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向全国。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告诉记者,“在这些服务中,越来越多海外企业可以从单纯的生产商进化成为贸易商,进而成为投资中国的投资商”。
“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通过进博会来到长三角,切身体会到长三角区域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以及营商环境优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表示,“在进博会、在上海,海外企业能够看到我们营商环境的改善,从而吸引到更多的海外企业来到中国,进而带动其他省份发展。”
站在新时代,处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更加凸显。以进博会为契机,上海正对标一流的国际标准,朝着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