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十三户村:村民钱袋鼓 美景入画来

2020年11月11日 12:20   来源:昌吉日报

  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村民穆玉玲在自家小院里浇花。

  天山网讯(记者马晓芳摄影报道)10月16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只见一幢幢红顶黄墙的二层小洋楼整齐气派,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四通八达,一盏盏路灯排列整齐,道路两旁树木葱茏、鲜花盛开,三两村民在树荫下闲聊,欢声笑语不断……一幅生态宜居、欢乐祥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走进一个农家小院,女主人穆玉玲热情地迎了出来。放眼望去,院内干净整洁,大葱、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几只大公鸡在笼子里觅食,红的、粉的花朵竞相绽放。今年49岁的穆玉玲是十三户村人,谈起村子近年来的变化,她有些激动地说:“现在我们住的是二层小楼,水电暖齐全,出门就是柏油路,还可以在院里种些蔬菜,养些鸡,日子别提多美了。”

  十三户村是昌吉市首批打造的乡村规划好、村庄面貌好、民族团结好的美丽村庄,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以农作物种植、特色养殖以及服务业为主,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村、州级美丽示范村、州级文明示范村、州级卫生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十三户村党总支副书记丰建军说:“美丽乡村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我们要让老百姓的腰杆挺起来,腰包鼓起来。”

  近年来,十三户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土地流转,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充分利用绿地和水面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依托景区及鱼塘、水库发展农家乐和水上游乐项目,带动村民发展生态农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发家致富。

  10月16日下午,在位于十三户村的新疆海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垂钓馆里,有不少垂钓爱好者手持钓竿,悠闲地坐在池塘边垂钓。五家渠市市民卢亚飞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因为离十三户村比较近,他经常和家人朋友一起来垂钓,休闲放松,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

  新疆海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有9100平方米的标准化苗种繁育、养殖车间,承担白斑狗鱼和加州鲈鱼等品种的良种繁育、养殖、推广工作,目前已经发展为全疆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水产龙头企业。2019年,海威渔业水产品养殖产值达到100万元。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垂钓需求,公司还修建了5100平方米集观赏、垂钓、游玩为一体的游钓中心和两个50亩的室外竞技钓池,每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旅游产值达60万元。

  今年54岁的陈国春是新疆海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也是土生土长的十三户村人。陈国春说:“村里水资源丰富、条件便利,不光是我,村里还有近30户村民在家门口养鱼,抱团发展,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

  十三户村现有3300亩的养殖水面。在海威渔业的带动下,该村把渔业生产加工与旅游业、服务业有机整合,促进各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农民增收的目标。

  离开海威渔业,记者一行来到了村里的养驴大户王万武家。今年62岁的王万武面色红润,干劲十足,正忙着给驴喂草料。2012年,王万武开始尝试养驴,现在养驴117头。“我把家里的地包出去,和媳妇一心扑在养驴上,去年纯收入达到30万元。”王万武除了自己养驴,还把养驴技术传授给村民,带动6户村民通过养驴致富。

  据丰建军介绍,除了发展养殖业,十三户村民还种植鲜食玉米、蔬菜,在家门口开商店、民宿、农家乐,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也要为建设‘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美丽乡村贡献力量。”十三户村村民杨海丽笑着说。

  2017年,十三户村获得第五届“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成为全疆唯一获此殊荣的自然村。这个美丽的乡村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此创业。来自四川的唐碧莲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唐碧莲瞅准时机,承包了当地村民的120亩池塘搞养殖。“今年我养了60亩的虾,前段时间每天销往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等地的活虾就有1至2吨。”唐碧莲高兴地说。

  “马走日,吃你的车!”“车就当是我送给你的,将军!”走进十三户村幸福互助院,两位老人正在下象棋。今年72岁的曾福华乐呵呵地说:“现在村上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享福了。没事时,我们几个老朋友就来互助院下棋、聊天、看书,70岁以上老人吃午饭还免费,由村集体和爱心人士买单,生活不比在城里过的差。”

  谈到今后的发展,丰建军信心满满地说:“2019年,我们村人均收入达到了2.05万元。下一步,我们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享受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红利。同时,继续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进农家乐、民宿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把我们村建设得越来越好,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责任编辑: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