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纵深】探寻“新时代好少年”的成长密码

2020年11月18日 09:53   来源:新疆日报

刘宇涵(左)和古丽柯孜·阿迪力。(图片由洛浦县委宣传部提供)

11月12日,兵团一中八年级学生于青淼(左)请教班主任齐伟杰问题。新疆日报记者邹懿摄

吐尔干比·买买提塞依提(右)和阿斯拉伊·库达亚尔在一起学习。陈炜摄

学生在兵团第十师北屯中学新建成的教学楼前做游戏(摄于2019年11月6日)。(本报资料片)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琳 赵春华报道)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近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五部门联合发布2020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全国36名好少年入选,其中有4位来自新疆。

  这4名好少年根植于天山南北的良田沃野,在党的阳光雨露滋养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怀抱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像一棵棵小白杨,传递着充满光与热的正能量。记者日前走近这些“新时代好少年”,探寻他们的成长密码。

  民族团结“姊妹花”

  身穿同款T恤,脚蹬一红一绿装饰的小白鞋,无论在哪里,“新时代好少年”、12岁的刘宇涵和13岁的古丽柯孜·阿迪力这对“姊妹花”总是很抢眼。“我们从小就在一起生活学习,好得就像一个人,当然也要穿一样的衣服啦!”11月11日,刘宇涵调皮地对记者说。

  刘宇涵和古丽柯孜曾是洛浦县第二小学学生。虽然今年开始两人在不同的中学就读,但从未改变两颗心的距离。“将来我们要上同一所大学!”这是两姐妹的约定。当然,姐妹俩还有一个共同的誓言,那就是向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学习,做一对爱党、爱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好少年。

  “在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那张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和毛主席的合影,还有实物展示厅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使用的器物和穿的衣服。我认识到,曾经我们那么落后,现在过上了多么幸福的生活!”前后两次参观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的经历,震撼着两颗幼小的心灵,也激励着她们好好学习,立志报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一起学习,一起表演黄梅戏,一起做公益……9年来,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两家人也成了一家人,逢年过节相互拜访,日常生活中相扶相携,成为当地民族团结家庭的典范。

  自治区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志愿服务工作处)副处长赵立荣说,我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增强爱党爱国爱家乡意识、时时处处维护民族团结、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从2010年起,我们连续开展了五届‘自治区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并将其融入文明校园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共有120名少年儿童获得荣誉称号,一个个身边榜样像指路明灯,陪伴着青少年成长。”赵立荣说。

  轮椅旁的“向阳花”

  10月27日,在北京参加“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高一学生吐尔干比·买买提塞依提专程去了心心念念的天安门。

  “以前在上思政课的时候,老师说起习爷爷对我们的关心关怀,还有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首都北京天安门,这一次我真的来了!”“新时代好少年”吐尔干比说,她迫不及待地想把眼前的一切都讲给好朋友阿斯拉伊·库达亚尔听,九年多的交往已让她们心灵相通。

  吐尔干比和阿斯拉伊同为乌恰县人,两家只隔一条马路,小学二年级她们就成了好朋友。阿斯拉伊双腿残疾只能靠轮椅出行,吐尔干比主动接送阿斯拉伊上下学,成为她轮椅旁的“向阳花”。

  得知吐尔干比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第一时间寄语:“团结一心,热爱祖国,未来成为一名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

  “上小学、初中时,老师常常给我们讲祖国和家乡的美丽富饶,讲我们身边的榜样布茹玛汗奶奶和吴登云爷爷的故事,让我们要心怀祖国、热爱家乡。上高中后,在思政课堂上的系统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家乡,也更加热爱祖国。”回溯吐尔干比的成长历程,在课堂上的所学所得像春风般,滋润着心田。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更需补足成长的‘营养剂’”。克州二中副校长刘持芸说,学校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帮助他们塑造良好品格,对青少年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始终坚持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配齐配强思政教师,以学科组、教研组为抓手,集中优势打造精品课程。”刘持芸说,为了上好一堂思政课,老师们提前一两个星期准备课件,不仅要从身边寻找鲜活的事例,还要根据青少年成长的阶段性特点,选择视频影像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课堂知识穿插其中。

  “让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现在思政课成了学生们的‘香饽饽”。”刘持芸说。

  乐于助人的“小白杨”

  如果把青少年的成长比作一棵树,从其萌芽的那一刻起,家庭教育就至关重要。“新时代好少年”于青淼的成长就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13岁的于青淼就读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八年级。从6岁起,于青淼的母亲就常常带她参加公益活动。跟着妈妈第一次义卖春联的经历,让她记忆深刻。

  “刚开始我觉得这项活动很新鲜,可越写越累,我也想放弃。”于青淼说,当妈妈带着她去看望白血病患儿、告诉她义卖得来的钱可以帮助这些孩子时,她被触动了。“同样的年纪,他们却不幸躺在病床上,我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他们。”

  于是,每年春节前夕,于青淼都会参加春联义卖,为白血病患儿筹款,还经常同妈妈一起探望结对亲戚。在付出的同时,于青淼也收获了帮助他人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她是一名能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理念践行到实践中的学生。”班主任齐伟杰说,于青淼的优秀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热爱公益上,还有发自内心对生活的热爱。齐伟杰记得在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上,让同学们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于青淼的分享与众不同。

  “她说,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是在生活中感悟出来的。同学们听了,都很受启发。”齐伟杰回忆道。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新疆泰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泰能心理)特邀专家周小西看来,家庭环境对于青淼的成长起了重要的塑造和影响作用。

  周小西说:“家长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理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们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做人的气节和骨气,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让孩子终身受益。”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棵棵小白杨扎根天山,正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他们时刻准备着为把祖国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记者感言

  培养更多新时代好少年

  春华

  在采访中,每靠近一步,就越能感受到这些“新时代好少年”身上所散发的光和热。她们如天山南北随处可见的向阳花那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人生的扣子要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从“新时代好少年”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教、家风在种子萌芽的那一刻,就为孩子们茁壮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更需补足成长的“营养剂”,这个“营养剂”来自学校,来自课堂。通过让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让青少年喜闻乐见,从而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离不开榜样的指引,在全社会积极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中,更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写到此处,记者耳边仿佛传来琅琅读书声,眼前仿佛看到了教室明亮的窗户背后,那一张张质朴活泼的笑脸。这些片段从乡村、城市汇聚而来,在广袤希望的田野上,汇聚成“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希冀,令人振奋而又充满力量。

  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为这不仅关乎一个家庭,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无论你我身处哪一个岗位,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培育出更多新时代的好少年!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