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河乡的“扶贫书记”

2020年11月26日 12:29   来源:昌吉日报

  天山网讯(记者王硕 通讯员布尔兰报道)10月15日下午,记者刚走进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县白杨河乡人民政府,就和赶着去村民家的白杨河乡党委书记王军撞在了一起。“我要去村民家了解情况,要不你和我一起去吧,我们边走边说。”我们一行人正跟着往外走,王军却突然一拍脑袋调头冲回了办公室。半分钟后,他拿着一个黑色笔记本再次走出来,边走嘴里边嘀咕:“群众日记本可不能忘带。”

  2017年,王军担任了木垒县白杨河乡党委书记,自他上任后,白杨河乡综合目标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县第一,他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木垒县优秀科技干部。

  走访入户,做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做好干部首要任务就是了解群众情况,清楚群众所需。”王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任白杨河乡党委书记期间,王军走村串户听民意、察民情,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乡6个行政村。4年间,他记满了4个“群众日记本”。通过接触不同层面的人员,全面掌握白杨河乡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

  “之前我在走访中了解到,西泉村村民巴合沙的丈夫在几年前因车祸去世了,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十分艰苦。”王军告诉记者,了解到巴合沙的情况后,他和昌吉州住建局驻西泉村“访惠聚”工作队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决定先为巴合沙发放“扶贫牛”,再帮助她成立奶制品合作社。定计划、筹资金、帮技术、抓管理,巴合沙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王军及工作队的帮助,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成为西泉村的致富带头人。

  引进企业,就近就业助增收

  在位于白杨河乡的新疆锦世缘家纺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缝纫机声“哒哒”响个不停,女工们正低着头坐在缝纫机前赶制订单,旁边整齐地摆放着缝制好的床单、被套,这些女工大多来自周边村庄。

  近年来,王军积极引进了建筑公司、建材公司、养殖合作社、刺绣合作社等18家中小微企业,打造“乡村车间”,带动60余名贫困人员实现就近就业,转移增收。同时,培育了打馕、民族手工刺绣、奶制品加工等一批合作社,使贫困户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阿司依玛·哈特然说:“以前全家人靠放牧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我来到服装厂上班,每个月能挣2000元,工厂就在家门口,不仅能挣工资还能照顾孩子。”

  环境整治,老屋旧院换新颜

  在木垒县白杨河乡西泉村,秋日的暖阳洒在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身上,脚下的道路干净整洁,随处可见村民们拿着扫帚打扫庭院。“王叔叔好!”“书记又来看我们了。”放学的孩子和来往的村民只要见到王军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行走在每一处,记者都能感受到这个小村独特的韵味。西泉村旧貌换新颜,村民充满精气神,居住环境越来越优美、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跟随王军,记者走进村民马合买提江家的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基础设施完善的生活区,屋内温暖如春,干净整洁。走到屋后的养殖区,牛圈里一排膘肥体健的母牛正在悠闲地咀嚼着草料。院子里闻不到臭烘烘的牛粪味,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马合买提江说:“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王书记下了不少工夫。刚开始让我们对庭院进行整治的时候,我们还不理解,王书记就一趟一趟地往家里跑,给我们讲道理。现在环境好了,收入高了,村民们都很感谢他。”

  这4年,白杨河乡争取整合各类扶贫项目资金1265万元,开展扶贫产业技术培训1500人次,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182人,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实现创收40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2019年,全乡贫困户人均收入达15486元。王军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扶贫书记”。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