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富硒土壤种出好前景

2020年12月08日 12:11   来源:塔城日报

  天山网讯(记者曾照美报道)冬日的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乌兰乌苏镇,一幅银装素裹的画面,镇上富硒农产品的专营小店里,琳琅满目的产品摆在货架上。

  近几年,作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之一的乌兰乌苏镇,利用丰富的富硒土壤大力发展富硒产业,种植出富含硒的大米、玉米、小香薯等十余种畅销农产品,助力农民增收。

  抓机遇 重品质

  2011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新疆天山北坡呼图壁县、沙湾县等地进行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沙湾县1.01万平方公里土地富硒土壤达到1050平方公里,其中乌兰乌苏镇南部为富硒地的核心区域,每公斤土壤含硒平均值为3.08毫克,浓度普遍高于国内其他富硒土壤区每公斤0.25毫克的含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为此,乌兰乌苏镇抢抓机遇,依托地缘优势,秉承“安全、绿色、富硒、有机”的生态发展方向,实施差异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富硒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富硒农作物2.1万余亩。

  现在,乌兰乌苏镇完成有机富硒大米和杂粮认证5000亩。已形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全程产业链模式,打响“鸭子泉”“千泉湖”“谷香园”等富硒农产品品牌。

  每年,镇里还邀请石河子农科院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全方位监测富硒农作物,从源头杜绝农药和化肥对农作物的危害。

  同时,以鸭子泉村为中心建立生态农业保护区,完成富硒核心区规划,一期规划农田5000亩,最终完成7万亩耕地生态农业保护区建设。

  镇党委书记侯治国说,乌兰乌苏镇委托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对农民种出的小米、大米、玉米及水质等12种产品和原材料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其中小米含硒150微克/千克、大米200微克/千克、玉米120微克/千克,远高于国家对富硒食品规定的100微克/千克。

  多举措 促销售

  为解决村民自产自销、价格低、销路难等问题,镇党委以打造“富硒小镇”为切入点,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实现“物以‘硒’为贵”的重要抓手,通过筑牢“堡垒”,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延伸富硒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黄家梁新村党总支带着3个支部的75名党员、15名村干部和4名工作队队员组成一支干部队伍,注册了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理事长的康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各支部引导村民对红薯、小米、黑豆等农作物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由合作社统筹加工、包装和销售。

  如今,社员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每年130万元。

  黄家梁新村村民马德礼说:“多亏村干部帮忙,规模化种植让我们实现了节本增效。我加入合作社后,种植了富硒小米200亩,亩产450余公斤,每亩收入1800元。”

  沙湾县教科局驻黄家梁新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马海龙直播带货,销售富硒小米、小香薯等,不仅拓宽了销路,而且增加了销量和收入。

  镇里还与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富硒农产品销售合同,由乌兰乌苏镇康泉合作社与新疆科云富硒农业有限公司、沙湾县谷香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奎屯泽惠果蔬配送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社体联盟,构建常年供销体系。

  强队伍 闯新路

  这两年,乌兰乌苏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共调整7名党支部书记,补选56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下派5名公职人员,让党员干部带头闯出致富新路。同时,积极发挥工作队的作用,通过争项目、跑销路等方式,为村民增收保驾护航。

  李哲是头浮新村党员,经过多年摸索,成功种植了红灯、黄蜜、龙冠等十几个品种的樱桃树,1800余棵樱桃树年产值40万元左右。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特色林果业与休闲农业有机融合,打造了富硒樱桃采摘园。在李哲的带动下,村里20多户村民开始种植林果,每户增收5000余元。

  目前,全镇已有20多名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

  在老榆树新村的艾再孜食品有限公司富硒醋生产车间,浓浓的醋香扑鼻而来。但公司刚成立时,产品知名度较低,订单较少。

  沙湾县财政局驻老榆树新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李荣辉了解情况后,邀请媒体对醋厂进行宣传报道,并通过网络平台帮助拓宽销售渠道。现在周边县市采购商纷纷发来订单。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努力帮助公司增加销量,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李荣辉说。

  侯治国说,镇党委将以富硒产业为优势,加强特色农作物的政策扶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