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绿色产业链成为增收链 腰站子村村民挺直“腰杆子”

2020年12月09日 09:57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盖有军 通讯员王薇报道)“下个月村里合作社就要分红了,想起这事大家心里美滋滋的。”12月2日上午,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村民侯忠高兴地说。

  这两年,侯忠一个人管理着合作社1900亩地,每个月能拿到6000元工资,加上自家土地流转费和合作社年底分红,他去年一年收入近17万元,今年的收入预计也不会少于这个数。

  曾经,腰站子村和周边大部分村一样,村民各种各的地,每年增收有限,村集体穷得叮当响。2009年,腰站子村由村党总支、村委会引领,成立了丰裕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们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村里的土地流转整合成‘一块地’,全面推行农业绿色标准化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小麦种植,有机农产品加工及乡村生态旅游,打响‘腰站子’品牌。”腰站子村党总支书记唐培科介绍。

  2019年,合作社完成产值1.6亿元,实现利润1900多万元。入社社员入股分红432万元,户均分红1.3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3274元。今年,腰站子村不断扩大“一块地”的规模,流转土地面积增加到14万亩,村集体资产积累达1039.3万元。

  以合作社为依托,腰站子村通过发展集体产业,使绿色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链。

  在丰裕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手工挂面车间内,村民每天都在忙碌着。

  12月2日早上6时25分,村民王加奎骑着摩托车出了家门。不到5分钟,他就来到离家约1公里的合作社挂面加工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这里,一袋袋有机面粉经过揉、压、搓、晾等20多道工序,变身为包装精美的有机手工挂面,最终销往全国各地。

  2017年,在外地学习了手工挂面制作技术后,王加奎由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进入合作社挂面加工车间工作。现在,他已是车间主任。

  “现在每月固定工资6000元,此外还有土地流转费和合作社分红,手里有钱了,幸福感满满。”王加奎说。

  2017年,丰裕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成立了新疆丰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有机农产品加工销售。今年,公司与青岛一家公司合作,双方入股1000万元成立新疆丰驿食品公司,投产后每年将生产有机挂面1500吨、有机面粉和绿色面粉3万吨。

  随着腰站子村各类产业的兴起,身份发生变化的不仅是王加奎。

  距离腰站子村20公里的奇台县城有一家“腰站子面馆”,因做特色有机拌面,几乎每天都聚满食客。在面馆一隅,放着有机手工拉面、有机面粉、食用油等产品,上面都贴着“腰站子”商标。

  面馆负责人王东武也是土生土长的腰站子村人,他说:“有了好原料才能做出美味。店里用的有机面粉、菜籽油,都是我们村生产的,面馆经营3年来生意一直很好。”

  当天中午,一辆载满游客的大巴车驶进腰站子村。这是一家乌鲁木齐的公司,组织员工来村里进行团建活动。随着大巴车的到来,腰站子村“民宿1号”餐厅里顿时忙碌起来。

  腰站子村距江布拉克景区仅19公里,是从奇台县城前往景区的必经之地。

  2019年,由村合作社牵头成立了新疆丰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投资1100万元建了村史馆、游客接待中心、美食广场、民宿等,建成后每天旅游接待能力可达千人。

  绿色、有机小麦连年高产,加工车间面粉飘香,面馆宾客盈门,民宿方兴未艾。从小麦种植、加工、销售,到发展餐饮、乡村旅游,农业绿色产业的“接二连三”,让腰站子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稳步增加。

  “腰站子村将以绿色产业为基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全力打造小康样板村,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唐培科说。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