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09:50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苏璐萍报道)从只能看简单的头疼脑热到检查、化验、手术、康复一应俱全;从没有专业科室到“内外妇儿”科室齐全;从看病得去县城甚至乌鲁木齐到基层卫生院就能解决。“十三五”期间,新疆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通过对基层医疗硬件、软件的双提升,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看病不再舍近求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从资源匮乏到设施完善
回家静养已有些日子了,布热比 · 斯地克还时不时接到莎车县塔尕尔其镇卫生院中医科医生的随访电话。“肚子还疼过吗?”“注意保暖,别受凉。”虽是些重复的询问和叮嘱,却让布热比心里暖暖的。
11月中旬,因下腹时常疼痛,在村医的建议下,布热比到塔尕尔其镇卫生院就医。儿童与妇女预防保健门诊、健康体检中心、外科楼、住院楼……眼前的一切刷新了布热比对乡镇卫生院的印象,“不仅环境好多了,科室也多了,就连原先只能在县里医院做的检查和化验也能做了。”
近年来,新疆加大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环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布热比在妇科检查后,医生开具了住院单。让布热比没想到的是,她住的那层楼床位几乎满了,而她每天要去做艾灸的中医馆,更得提前排队。“艾灸、刮痧、拔罐、推拿……这些平时要去县上才能做的治疗,在镇卫生院都有。”经过连续5天中西医结合治疗,布热比的腹痛有了明显好转。
如今,常见的中医药技术疗法几乎覆盖了全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乡镇卫生院还开展起了一、二类手术,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不出县”的目标。
从心里没底到信心十足
对于伊宁县墩麻扎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米娜瓦 · 木乃弯艾克来木来说,2017年至今,是她飞速成长的4年,也是成就感满满的4年。
2012年,通过新疆“定向招生、定向就业”政策,米娜瓦考到了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毕业后被分到墩麻扎镇卫生院工作。虽是科班出身,但由于缺少临床经验,米娜瓦心里还是缺少一份底气。
2017年,通过新疆“县乡一体”建设,伊宁县人民医院对墩麻扎镇卫生院进行了“接管”,实行“县聘乡管村用”,强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辐射和管理水平带动作用。每周,伊宁县人民医院各科室专家都会到墩麻扎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带教青年医生。通过带教,米娜瓦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下医嘱也自信了许多。那年,她报名参加了新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各科室轮转,边学习、边实践。
两年的培训让米娜瓦褪去了来时的青涩,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全科医生。随着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找米娜瓦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米娜瓦的成长是新疆乡村医生培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招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驻村、在岗人员培训考试等方式,实施事业编制乡村医生招聘、定向乡村医生培养、建立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中心等措施,新疆全面消除了村医“空白点”,实现了村村有合格村医。
从只管看病到健康管理
少油、少盐、按时吃降压药、定期量血压……严格执行家庭医生的医嘱后,皮山县阔什塔格镇加依纳古特村村民吉力力 · 艾麦提头晕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与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不同,村卫生室承担着50%以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医既是给村民看病的全科医生,也是对村民进行疾病预防控制、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
吉力力是个“老小孩”,起初为了证明自己“没病”,没少反驳家庭医生。“你拿这个东西一量,我就高血压了?”“头晕不是很正常吗?怎么就有病了?”“肥肉也是肉,怎么就不能吃了?”家庭医生第一次上门,就被吉力力的这些问题“砸”得够呛,不是解释得不够清楚,是他压根没有疾病预防控制的概念。在他看来,头晕过一会就好了,不需要去医院治疗,更没必要吃药。
治已病更要治未病。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全民健康体检,阔什塔格镇卫生院加依纳古特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用检查报告说话,让村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为村民建档立卡,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
现在,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吉力力也和家庭医生处成了朋友,只要身体不舒服,便会第一时间去村卫生室;接受家庭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随着新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触角在农牧区不断深入,各族群众对自己的健康越发关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观念开始深入人心。